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班主任的幸福之“道”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6:52:5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论班主任的幸福之“道”
                  ――初探《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庄河市向阳小学    姜肖

【摘  要】本文结合《道德经》,主要从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下之有之”两个方面来分析《道德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初探班主任的幸福之“道”。
【关键词】道德经 管理机制 无为而治 下知有之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凝聚华夏先贤智慧、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小可用来修身立命,大可用来治国安邦。本人结合对班级管理的探索与思考,试图“大材小用”,以‘道“治班,下面主要从“无为而治”和“下知有之”两方面来谈谈《道德经》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        班级管理与“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二章有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五十七章又有言:“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些话都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精神。所谓“无为”,不是“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所谓“无为而治”,是指顺应自然规律做事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在老子看来,治理天下的核心理念就是“无为”,那么将之运用到班级管理,我们认为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也应该是“无为而治”。 根据老子的管理思想,所谓班级管理的“无为而治”,就是指在班级的管理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实现“无为而治”,甚至达到“自动化管理”的境界。
1.创设有为之“氛围 ”
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无为而治”,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强大而又无形的约束力影响着班级中每个成员,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推动着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我首先重视对教室的布置。因为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接受来自他人和自我的熏陶、教育的地方。每学期开学时,我都要组织学生对教室精心布置一番,不仅干净整洁,墙上还挂上学生自己书法、绘画、作文、摘录等内容,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
其次我通过让学生自己确立班队会主题,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记录等形式,使学生明确是非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如何去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压力,怎样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辩论的形式思考“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在我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下,民主、和谐、文明、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也因此逐渐形成。
2、有的放矢之为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的放矢,进而才能“无为”。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班主任可通过观察、访谈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如: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的教育氛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要了解、关注有心理偏差的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做好工作,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治”。
3.上善若水与大德之为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当今时代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应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践行者,还应是“上善若水”的力行者。育人不是只要以硬碰硬,硬性压制学生所谓的“不合理”行为即可,实际上,应该学会运用自身既有的良好品质和德行,感染和感化学生,从根本上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从而真正做到“上善若水,利而不争”——“用爱赢得爱”。这才是实行“无为而治”的前提所在。
4.有所为有所不为
何时有为---当学生遇到难题、陷于困惑时,应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指点迷津。而当学生犯了错误、沾染了不良习气甚至陷入泥潭时,班主任更需毫不犹豫,救人于水火之中。即使工作上遭遇挫折,暂时未见成效,也要知难而进,决不气馁,要像儒家所提倡的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
何时不为---要顺其自然,违背规律的事要“不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课文《桃花心木》,告诉我们:育人如种树,这个故事对我们如何育人、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很有启发意义。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要像种树一样,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要顺其自然,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在信任和宽松的氛围中地发挥潜能,自由发展,不能“爱之太恩”,或“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种违背规律的事当然要“不为”。
总之,“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理念是要使班主任在掌握好科学的教育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性,在班级管理中达到“为”而无为的管理目的,使班主任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无为而治”。
二、班级管理与“下知有之”
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这段话说的是治国的几种境界。我认为,如果移用到班级管理上来也是恰当的。最低层次的班主任学生“侮之”,较高层次的班主任学生“畏之”,较高境界的班主任学生“亲而誉之”,而最高境界的班主任是学生“下知有之”。达到这个境界,也就实现了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
(一)“日出而无形“—润物无声
1.转变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观念决定行为,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管理方式的改变。师生关系的定位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教师不是知识的专属者,更不是真理的化身,“闻道有先后”而已;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考试的机器,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以道观物”生生平等,正如老子所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 明确对象,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管理首先要弄明白谁是管理者,谁是被管理的对象。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吗?错。把学生看成管理的对象,不用说班主任就是最高统治者。班级就是班主任个人的领地。这很明显是师生关系不平等的表现,是“教师为本”思想的表现。这种管理定位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最终还是“人治”,改变不了实质上的师生对立。学生不是班级管理的对象而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事务的管理主体。班级的管理对象是什么呢?是与班级有关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生活、体育锻炼、文明礼仪、创新创造等等。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决策者和主宰。
3、知人善任,选拔培养学生干部。
管理的重要技巧是知人善任。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知人善任”,即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班主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充分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把原来认为是自己的“权”都交归学生,由学生行使权利,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感到自己成为了主人。要达到民主自治,更应该注重公平和公正,应当把机会带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共同管理好班级。其中包括班级所有的规定都由学生自己来制定实施,班干部由学生自己来选,日常事务由学生自己来做,班级的每件事都有学生分工管理,每个学生都有事情要做,班主任就是从旁指导就行。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具体做法,把握方向即可。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锻炼每一位学生,让班级自动化,合理化,让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自治自管,从而达到“虽无声,却胜有声”。
(二)“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道至简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对这句话,一般的理解是是,治理大国犹如煎小鱼那样,不要反复地翻转。因为小鱼很嫩,若反来复去地煎就会将鱼弄烂,一道好菜也就泡汤了。并由此引申为治理国家,不能反复折腾,这样,国家就肯定治理不好。
治理国家如此,管理班级也是如此。一个班级最基本的框架构建好之后,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要尽量不折腾,不扰生。譬如班规不能朝令夕改,不能随便立规,言要有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耐心守望,不能操之过急。
对“治大国若烹小鲜”在班级管理上的运用,首先明确“大国”即班级,“小鲜”即学生们。我有自己的尝试:
1.        烹“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只有自己以身作则,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才会尊重你、支持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发现有的学生有随手乱扔废纸的不良习惯,一味地去批评学生,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于是,我就弯下腰去捡起废纸。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老师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后来,我惊喜地发现班里再也不见废纸的踪影。
    一次周五,学生放学时,我在布置完学校的安排后说:“大家周末一定要好好休息,可以看看电视。如果家长不让你们看,你就说是姜老师让你回家放松的,不信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刚说完这话,下面立刻掌声一片。其实我知道大部分学生回家是要玩的,但我这样一说,他们从心里感到我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班里的工作自然就好开展了。”
2.        烹“学生”
如果管理班级真的像烹小鲜,班主任以亲历亲为的积极态度参与,感受班级管理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整个过程简单、轻松,那将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
我班有个学生经常犯错误,只要是跟违纪有关的事情都能跟他扯上关系,而且经历“千锤百炼”,也“矢志不渝”。偶然的机会,发现这个学生很会踢球,在球场上几乎能和球星媲美。我及时抓住这个重大发现,让他参加学校足球队,还陪着他去报名,在体育老师面前极力赞扬他。这个同学在踢球时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从此融入了班级比学习的氛围中。
3.烹“班集体”
若要将一个班级建设成一个优秀集体,那么,所制定的班规及相应的框架结构应该是简单的,由此产生的管理班级的手段也应该是简单的,简单得像烹制一道鲜美可口的佳肴那样轻松、那样从容。我进行的是层层分解式管理:各类组长牵动各项事务,针对制定的评价机制,进行记录与总结,周末班会做汇报与反思,之后各组之间进行评比,如此而已。学生按照此模式自主管理,整个班级的状态有序、规范,学生们忙而不乱,紧张又充实。
正如余秋雨在他文章里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大道至简。”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管得最好的政府。”由此引申开去,我们可以说:管得最少的班级,才是管得最好的班级,也是管理得最有效的班级。真能这样,也就达到了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下知有之”。
总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我们体会到做班主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时,我们会感受到:认知和发展不是教育的目的,幸福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班主任的幸福之道,必将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2:15 , Processed in 0.0199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