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讨论的主题是“发掘学生自治潜力,培养小主人翁意识”。这个想法的产生是源于一次“班歌事件”。 学期中,学校里组织各班选取自己的班的班歌。因为这是学校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也没有什么经验,于是我就在网上找了好几首歌,可选来选去总也拿不定主意。后来一想,班歌是让学生们唱的,要是我选的学生们不喜欢,不爱唱,那么搞这样的活动也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我决定让学生们自己决定自己的班歌。 下午我到班里刚说了有这样一个活动,还没把我选的歌说出来,学生们竟然都争先口后地说:“老师,就用《我相信》当我们的班歌吧!”原来学生们已经在别班学生那里听说了学校要搞选班歌的活动,已经自己“做主”给班级定好了班歌。而且这首歌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积极向上,很适合做班歌。惊喜之余,我立马拍板:“好,听大家的,就用《我相信》当我们的班歌!” 下课回到办公室后我回想这次“班歌事件”。当学生们在表达出自己意愿的时候,那满腔的热情真是扑面而来,每双小眼睛里都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平时“不苟言笑”的范琳琳同学站了起来非常大声地冲我说,上课只要被叫起来发言就低着头不说话的刘淑文同学也紧盯着我生怕我不同意,那些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更是话音没落就唱了起来……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积极,这种高涨的情绪是我接手这个班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过的,这不同于以前的被表扬,被肯定时的样子,我认为之所以学生们会有这种表现,是因为他们认为选班歌是一件大事,班歌是代表我们这个班的,这么大的事情不是老师“命令”的,而是由他们自己确定的, 每个人对班级都产生了一种主人翁的意识。 这件事情之后,我做了个决定:把每个学生培养成班级的主人。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更多的询问同学们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全部采纳。某些不合理或者幼稚的提议,我就去其糟粕,再加入我的意思,当成我和学生的“合作项目”。渐渐的,同学们都对班级的事情很上心,很多事情不用我再去一遍遍的嘱咐,学生们都能自觉的去做。于正磊同学每天放学主动最后一个离开,出教室前检查一下门窗是否关好。陈佳怡同学离讲台近,每个课间,只要讲台乱了就会不声不响的收拾整洁。陈春磊同学靠近卫生角,卫生工具一直就没有不整齐过。每个人都在默默的为班级付出着。 都说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其实不妨试着放手让学生“自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使班级管理工作轻松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