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2-27
- 最后登录
- 2013-10-10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401
- 精华
- 0
- 帖子
- 401
|
2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 乡:乡村。 B.如有营,予佐尔贾 贾:通“价”,钱。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下来。 D.“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离开。
21.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暮霭沈沈楚 天阔;张良出,要项伯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植其杖而芸;徐公 来,孰视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倔起阡陌之中;其他祖 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2.下列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
B.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
C.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孰与君少长
D.怀怒末发,休祲降于天 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及长,专长性理。 B.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C.笃志研究。 D.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24.下列句中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璧有暇,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25、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6、“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27、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②旦日,客从外来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28、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9、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30、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己而非人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无乃尔是过与
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F.定国是之诏既下
G.惟利是图 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31、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2、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33、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去来兮辞 B.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于是辞相印不拜
34、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5、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
36、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37、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F.斯固百世之遇也
三、作文审题训练——每日一题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E(胜,能承受, “中人”,普通人)
2.B(辟,征召)
3.C(伐,功业)
4..B、D(这两个“信”都是名词,都是指送信的人。C项“信臣”,忠臣;E项 “信”副词,确实)
5.A、D(都是动词,求取之意。B项“干”,冲犯,D项读gàn,才干)
6.B、C(都是拜访之意。A项,超过;D项,经过;E项,动词,责怪)
7.C (①句“死生”偏于“死”,④句“作息”偏于“作”,⑥句“公姥”偏于“姥”,⑧句“异同”偏于“异”。其他各句不存在偏于一方的问题)
8.A ①回答③报答
9.D 停止
10.C例句和C都解释为赶马奔驰,用本义。其余分别解释为追逐、远播、奔跑。
11.A追随
12. C ③料想⑤神情
13.C
14.A(“兴坏”应为“兴盛和衰败”) 15.B。①③④⑤请让(或允许)我,②请示,⑥领取。 16.C。②话,③言语,⑤一句话,⑦字。 17.D (A大夫:指成年男子,B婚姻:指儿女亲家,C从容:指言辞举止得体) 18.B (A辞:托辞、借口,C度:限度,D发:派遣,盖:因为,由于,连词,表原因) 19.D (A祖父:祖,祖父;父,父亲。宣言:宣,发出;言,话语。B多谢:多,多多地;谢,告诫,劝告。C具体:具,具备;体,形体) 20.B。A项“乡”通“向”;C项“生”通“性”;D项“离”:遭遇。
21.D (A屈一缺,颁一斑,不一否B信一伸,沈一沉,要一邀C而一尔,芸一耘,孰一熟D涂一途,倔一崛)
22.D (A出入: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损益:不是偏义复词,减损、增加。B饥穰:偏义复词,荒年,“穰”是衬字;审谛:不是偏义复词,仔细观察。C往来:是偏义复词,去,离开,“来”是衬字;少长:不是偏义复词,年少与年长。D休祲:不是偏义复词,休,好的征兆,侵,凶兆;崩殂: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去世)
23.D (流涕:流泪)
2 4.D (指示:指给……看。妻子:妻子儿女。中国:中原地区。)
2 5、 C(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而C项中的“信”作“的确、实在”讲,另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
2 6、H
27、B(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
28、B(题干与B项中的“鄙”与其后的“人”合成一个词语,表谦称。A中的词当“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讲,CD中的词语均是“鄙陋、鄙俗、鄙琐”的意义。)
29、A(题干与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讲,A项中的“使”为名词,出使的人。)30、CDH(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词“这、这个”讲,其余各剧种的“是”的意义分别为A为“正确”,B为“认为正确”,E系词,表判断,F大事,G宾语提前的标志。)
31 、B(与例句中的“行”均作“节操、品德”讲,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讲。D中的“行”作“运行”讲。)
32、C(与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讲,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来”讲,D中的“素”是“白色的绸绢”。)
33、A(A中的“辞”是一种文体名称,BCD中的“辞”都与例句中的“辞”含义相同,作“不接受,推辞,辞去”讲。)
34、A(A与例句中的“期”均作“约会,约定”讲。BC中的“期”都是名词,约定或限定的时间,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
35、D(D中的“道”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例句与ABC三项中的“道”是“途径,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
36、D(D句与例句中的“去”均作“放弃、舍弃”讲。A句中的“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离”讲。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讲)
37、AE(例句AE中的“固”均作“本来,原来”讲。BF中的“固”是“确实,的确”的意思。C中的“固”当“当然,自然”讲。D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