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质疑《我的战友邱少云》多处细节不符常识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0:03: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学现行教材《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有些情节失真。”3月18日,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将疑问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课文。廖忠明说,至少有三处内容不符合军事常识。邱少云在投入战斗前被烧死,他随身携带的武器(如手榴弹、爆破筒)在燃烧过程中为什么不爆炸?邱少云是如何做到至死不暴露目标?他的武器是怎样处理的?文 中只字未提。
  课文内容不符合战争逻辑。邱少云埋伏的地点距敌人只有60多米,能听到敌人的讲话声,这让人疑问。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半个多小时,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目标?
  文中数据表达模糊。一个“中午时分”就是几个小时的误差,“整个潜伏部队究竟是多少人?在一个山坡的草丛中能潜伏一支多大的部队?歼灭了全部敌人”,也不知道是多少。这些数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况是小学生。
  以上疑问,在抗美援朝随军记者郑大藩当年采写的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中都不存在。廖忠明拿出郑大藩的人物通讯复印件。记者看到,繁体字竖排的通讯中,介绍邱少云的事迹十分清楚,没有小学课本中的漏洞。廖忠明建议,教育部门应对这篇课文进行修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04:21 , Processed in 0.01688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