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参”姓“参”,不姓“我”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5:1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教参”姓“参”,不姓“我”
                                                                 
——浅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主体意识
          郑  煜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


      《萤火虫找朋友》是三年级的一篇教材,说的是萤火虫去找纺织娘和小蚂蚁做朋友,但他不肯为寻找小弟弟的纺织娘照路,也不肯为搬运东西的小蚂蚁照路,于是找不到朋友。
      去年,我曾听一位老师教这篇教材,当课快到结束时,老师出了一道颇为开放的题目:听了萤火虫的话,纺织娘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稍停片刻,一段课堂对话开始:
      生1:纺织娘想:萤火虫为什么不给我照路?
        师:(对全班)评一评他说得对吗?
      生2:萤火虫自私,不帮助别人。
        师:没动脑筋!
      生3:萤火虫不帮助我,我不拿他当朋友。
        师:对呀,还可能是什么?
      生4:萤火虫真是小气鬼!
        师:没有啦?就这么想的?
      生5:萤火虫真贪玩,以后不和他做朋友。
      生6:萤火虫真不够朋友。
        师:当朋友遇到困难,不肯去帮助朋友,能做朋友吗?
        生:(齐)不能
        师:所以纺织娘不和萤火虫做朋友。
      此时教师出示课件:不愿意帮助朋友的人找不到朋友。一段讨论就这样结束了。

这位老师出示的课件,我并不陌生,它来自“教参”的相关资料。其实我和其他不少老师一样,在进入“新基础教育”实验前,也是经常按“教参”提供的模式,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过程步骤及其教学目标等来备课的。这样做,一来省力,二来保险。若有人对课提出不同意见,就可以说,是“教参”上写的,不是我发明的,有权威性。日久天长,就养成了一种对“教参”的习惯性依赖,自己教学设计的主体意识逐渐地越来越淡了。更主要的是我们都成了被牵着走的人,老师被“教参”牵着走,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这段讨论刚开始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的是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却被老师一一否定了。于是教学进入了一个漫长的“猜谜”过程,教师“引导”得非常辛苦,学生们被老师牵着猜,猜得也很辛苦。
    “新基础教育”在教学设计上强调老师对教材的深度分析,要开发教材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学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特征,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正是这些思想,使我改变了自己原先的状态。这堂课给我的触动,还不只是要独立钻研教材,而且看到了依赖“教参”会使我们在课堂上闭目塞听。
      其实,“教参”本身并没有要求大家照搬,只是教师自己,还有一些教研活动、评课机制,促成了我们渐渐地忘了“教参”姓“参”不姓“我”,忘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载体和目标。语文教学通常都是通过一篇篇生动的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并引导、启发学生从作品中悟出其内涵的。
      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是对文学作品的品读,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因此,语文教师自身对文学作品的内涵,必须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但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学习与品读文学作品、感受生活割裂开来。我们都知道“教参”也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专家、教师们共同编写的,他们理解分析文学作品代表了他们个人的意见,而他们的理解也是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感受、文学修养等有关,因此,只能将他们的理解作为一种参考,而不应该照搬照抄。再说,“教参”也会出现错误,若教师将错就镨,或根本不知道是对是错,一股脑儿搬给学生,就更可怕了。

  经过一番思考,我也执教《萤火虫找朋友》这篇教材。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我想在课上给学生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中发现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上课前,我认真研究这篇教材。先深入理解作品,对主题进行把握。我期望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经讨论懂得:①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尽力相助;②遇到像文中“萤火虫”这样的不愿帮助别人的人,也不能够不和他做朋友,而是应该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③愿意真心帮助别人的人,会有很多好朋友。下面是这课堂最后一段讨论的简述:
      孩子们围绕自己提出的“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生1:我认为纺织娘和蚂蚁并不是不愿意和萤火虫交朋友,只是它们现在都有自己急着要去做的事,顾不上交朋友。也许,等它们忙完了就会和萤火虫交朋友了。
       (孩子的表达充分体现了他交友的标准和他的宽容与善良。)
        师:你的观点是,萤火虫虽然没有帮助纺织娘和小蚂蚁,但它们仍愿意和萤火虫交朋友,是吗?
      生1:是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2:我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我认为纺织娘和蚂蚁后来也不会和萤火虫交朋友。因为文章最后3节写萤火虫还是打着灯笼飞到东、飞到西在找朋友,说明它还没有找到朋友。
        师:你的意见是纺织娘和小蚂蚁不愿意和萤火虫交朋友。你从书上找到了根据。那么,你能说说他们为什么不愿和萤火虫交朋友吗?
      生2:我认为萤火虫没有找到朋友是因为在朋友有困难请他帮忙的时候,他却说自己要去找朋友,没空。所以别人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师:你分析了萤火虫找不到朋友的原因。
      生3:(抢着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萤火虫是忙着找朋友,不是出来帮忙的。他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急着要做的事,没有空帮助纺织娘和蚂蚁。这有什么错?我想,等他找到朋友之后一定会去帮助别人的。
      (这个孩子的意见代表了他或者说还有一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或许认为找个朋友仅仅是找个陪伴自己玩的人。)

师:你认为萤火虫不帮助别人是对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观点对不对呢?    ·
               (教师抓住这一观点引发学生的深入讨论。)
      生4:我不同意X X X(生3)的意见,同意X X X  (生2)的意见。萤火虫不愿帮助别人,谁会和这么自私的人交朋友?
      生5: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尽力帮助。我曾经接受过陌生人的帮助。(举例)
        师:我赞同他的观点。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尽力帮助。(板书)萤火虫不愿帮助别人,难道就不和它做朋友了吗?
      生6:(坐在座位上插话)好像这样也不对?
        师:那该怎么办吗?
      生6:我们要帮助萤火虫,让它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特别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
      生7:萤火虫不懂,我们不应该怪它。而是要主劝和它交朋友,让它感动。
        师: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很感动。你们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愿意帮助伙伴改正缺点错误,都很懂事。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够像今天说的这样去做,老师相信,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愿意和他交朋友。老师希望你们能够交到许多好朋友(板书:愿意真心帮助别人的人,会交到很多朋友)。
      课后,孩子们的发言还留在我的脑中,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心灵的真善美,他们说要让萤火虫懂得帮助别人可以先和他交朋友,让他感动。他们感动了我。
      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面对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交友问题有时他们确实并不知道怎么办,容易盲目行事。学生评价“萤火虫”的言行,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来提高辨析能力,并在交友、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使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时,我发挥班级学生敢于发表意见、能够倾听他人发言的优势,促进了相互理解和交流。学生有了充分的发表感想的机会,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思维、语言、情感同时得到了提升。在生活中,我身边的部分孩子身上是有“萤火虫”的影子,作者正是想借萤火虫这一形象反映孩子在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
      改革的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依赖“教参”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善于独立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教师。在重视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同时,教师也必须树立教学设计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丰富语文教材的内涵;其次,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了研究教材之外,很多“功夫”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积累,所谓“学科功夫在学科之外”,我们要通过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来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还要阅读哲学、科技、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积淀厚实的教育教学基础。教师要把教学当作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每天每节课都是这样,这是最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6-6-3 10:43:38 |只看该作者
教师要把教学当作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每天每节课都是这样,这是最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7-11-15 22:16:59 |只看该作者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满创造力,充满活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28 07:32 , Processed in 0.0220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