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3 12:18: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又称“汉学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广博精微,而国学经典中更是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一、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是最难“教”的,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学来的,学“国学”的意义并不是简单地背诵几首圣贤的名句,更应该重视其精神实质,老师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一般来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孩子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自宋代以来,《四书》是中国人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格言,一直到今天,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联合国大厦镌刻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还有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

传承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
  同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感受快乐。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人讲涵詠,讲六艺之学,讲礼、乐、射、御、书、数,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讲人的品味,人的意境。人不是行尸走肉。人活着,要活得有尊严,有格调,有价值,有意义。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靠什么养?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艺之学之教,靠四书五经。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三、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小学生是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有实验表明,通过学诵读经典,他们的识字能力也会明显提高,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他们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又学到了,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一年龄段只要背,以后再慢慢理解、反刍,终身受益无穷。有一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仅对孩子们学人文有好处,而且对孩子们学科学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处。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华经典精粹选读》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如果你有志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真理明知不可而为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要学国学。国学会教你这样做。做事要知道:仁、义、礼、知、信 为人要知道:温、良、恭、俭、让 我们对孩子科学的引导,是希望孩子在生活中秉承孔子的仁义精神,学会谦和待人、谨慎待己、勤学好问这样的优良品行。我们从积极正面的方向来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热爱,并非是机械地恢复旧学,而是希望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刚健人格,使他们成为内外兼修的中国少年、未来精英。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经典着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05:11 , Processed in 0.0278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