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名师3b152 于 2015-1-15 15:52 编辑
近些日子,看着班里的孩子总是不顺眼。作业,不是这儿有问题就是那儿有毛病,我这个老师兼班主任心情郁闷得很,满肚子气连珠炮似的发出来! “怎么又忘稍作业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忘捎和不写一个样儿!” “抄写词语不是让你带拼音的也要抄上拼音吗?你又偷懒了!” “你看你写的字像蚂蚁爬似的,一整篇字好像一笔下来的!” “咱中国汉字是方块字,你怎么画成圈儿了!太不象话了!” “……” 来到办公室,把满腹的牢骚顺着嘴巴又一次发泄出来,身旁的一位老前辈亲切的对我说:“学生一茬接一茬,不能总是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呀!一味批评,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发牢骚、抱怨不起任何作用。你手把手地教过他们写字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面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以身示范了吗?我一直以为高年级了,写字还要手把手地教吗?照着葫芦画瓢就行。反过来又想,反反复复的唠叨,连珠炮似的批评, 不但会使学生字写不好,而且对学习也会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心动不如行动,说做就做。下课后我不再匆匆离开教室,而是走到学生身边和他们一块写字。我发现他们还真不会抄写!还没把一个完整的字记在脑子里就草草下笔,先看到“撇”就写下“撇”,再看一眼发现有“竖”又写下来,“竖”放在什么位置都忘了。这一发现很是出乎我的意料。六年级了,还不会抄写字词,说出来是笑话,可这是事实,铁证如山般的事实!以前,我总是忙忙碌碌,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发现学生该会做的题不会做,该会写的字不会写,就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通,草草了事。学生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我这个老师还是忙着批,学生还得改,改后不对,又会迎来一阵暴风骤雨,回去再改,仍是错…… “朽木不可雕也!”黔驴技穷的我只能发出最后的哀叹!对差生已无计可施。现在想来,最悲哀的是学生,老师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他们永无翻身的时候了! 来到学生中间,我教给她先把整个字看在眼里,记在脑子里,然后再集中精力在本子上写这个字,就会写对了,还甭说,这一招真灵!我发现接下来的几个字,她都能抄对了!这次成功的指导,让我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真可谓是至理名言! 我们老师不能以高姿态来对待学生,要把他们当做一个初生的婴儿来细心呵护、潜心教育,这都需要老师们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许我们一句稍不注意的严辞就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莫大的伤害,这是用百句的安慰都换不回来的。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像是温室中的小花,经不起风吹雨打。 回过头来,反思着自己,一旦自己遇到解决不了的事端,也会乱了阵角,只能用高倍的声调,严厉的姿态去处理事情,真的,有些力不从心!现在反思起来,其实问题在于自己,没能真正的俯下身子去倾听,没能真正的俯下身子去指点。言多必失,我失去的不是一个老师的威严,而是一个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朋友之间如果没有了信任,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何必要和学生去硬碰硬,让他去恨你一辈子呢?现在看来,教育的成功与否,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既然自己已经是一个教育者,就应该静下心来,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机遇,为自己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积累经验。做一个老师容易,做一个学生心中真正的好老师,那是需要持之以恒潜心修练!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我们不能期望学生“一口吃个胖子”,要学会等待,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动起来的时间,或动脑,或动手,或动口,让应掌握的东西烂记于心。当大部分学生面对老师的问题“无动于衷”时,我们老师也不能心急气躁。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或让孩子小组交流,讨论答案;或让孩子们多读几遍相关内容,古言道:“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把课堂问题搁下,课下去思考……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育。正如我们老师所云:“语文皮厚,很难啃动。”更需要“慢慢来”的淡薄与平静。面对到高年级了还不能把每个汉字抄写完整的孩子,我们需要慢慢来;面对照着字抄写仍错字别字百出的孩子,我们需要“慢慢来”;面对读一句话会有多个学过的字仍不认识的学生,我们需要“慢慢来”;面对不会写作文,只会抄的学生,我们需要“慢慢来”……写到这里,我也开朗了许多,平静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