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掘孩子的天赋,必须读懂他的心! 孩子不属于你,你可以供给他们居住,但是不要禁锢他们的灵魂……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懂更多!
一直到当了妈妈,陪伴孩子成长,我才从庸碌而盲目的大人世界,渐渐觉醒与回归。孩子,并非什么都不懂,也不是空白的海绵。
前阵子,读了张爱玲的《流言》,里面有一篇「造人」,发现张爱玲对小孩的观察,真是一语中的。 她说,她对小孩总是尊重和恐惧,甚至敬而远之。倒不是后生可畏,(张爱玲直言,多半许多小孩长大变成大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还不如我们这一代也说不定。)真正让她可畏可敬的,应该是生为一个孩子,天生所拥有的特质和性格,那「从生命的泉源里分出来的一点新的力量」,是世俗的成人难以想象的巨大。
如同张爱玲所形容:
小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怎么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来,把长辈们大大的吓唬一下。
青年的特点是善忘,才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心理忘得干干净净,直到老年,又渐渐和儿童接近起来,中间隔了一个时期,俗障最深,与孩子们完全失去接触──刚巧这便是生孩子的时候。
无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们把孩子看做有趣的傻子,可笑又可爱的累赘。他们不觉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认真的眼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
我想,任何大人看了张爱玲这段书写,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被针狠狠螫到似的,带着隐隐刺痛的警醒,开始检视自己究竟用什么眼光看待孩子,甚至回眸探看儿时的自己。
张爱玲说的没错,其实我们和她一样 ,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一颗「认真的眼睛」看穿大人世界的一切。在那个保守传统的年代,孩子根本没有发言权,只能躲在巨大的肩膀背后,瞇着小眼偷偷的凝 望,即使什么都懂,也不敢随意的表达自己。但现在的世代,比以往更开放更自由,很多父母只要多开放给孩子一些发言的空间,便会惊讶的发现,「孩子懂得比大人想象的还要多」。
譬如儿子小小年纪,竟能精准的剖析我和先生的个性。儿子说:「爸爸生气时,像封闭型的火炉,闷在心里烧,每生气一次,就多加一根柴,累积到最后说不定会爆炸。妈妈就不一样了,妈妈是开放型火炉,生一次气,烧一根柴,烧完就没事了。」有很多孩子,和儿子一样,都拥有看穿大人的本事,有时还因不懂得人情世故, 说的针针见血,丝毫没有留下任何情面,把一旁的大人气得咬牙切齿,哭笑不得。无怪乎灵性导师塞斯说:「孩子生下来,并不是一块海绵,空白而准备好吸收知识。他早已吸满知识。」
因此,当孩子还只是个小婴孩时,我就把他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去对话,从来不对孩子讲幼稚的儿语。(譬如:「手指」很漂亮就讲很「漂亮」,而不故意 讲「手手」很「漂漂」。)想想:如果孩子真如塞斯和宫崎骏所言,是个充满灵性的小天使。那么,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是不是该从强势的主导孩子,反转过来向孩 子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