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养成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5:12: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先分享一个别人的故事:著名的北大教授朱光潜先生,晚年常沿着图书馆的那条大道散步。学子们骑着自行车经过此地,老远跳下来推着走,走到他身后,才复骑车驰去。这些学子们未必是朱光潜先生的门生,他也未必熟识,学子们之所以如此尊敬他,乃是仰慕这位大学者的人品、学识和才华,是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学生本身存在一种本质属性——“向师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不论学习哪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一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钦佩、尊重、崇敬教师,听从老师的指导,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另外,国外心理学有项研究成果,即几百个陌生人在一起交谈,不久,不自觉地便会产生一个“领导”,甚至他的话题也常常会成为谈论的焦点,征服他人的恰恰是这个人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无疑,高尚的人格对他人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

教学的成败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教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亲其师,信其道”都是这个道理。人格即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古人云:“形之正,不求影之自直;声之平,不求响之和而响自和;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许多好教师,他们不仅是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艺,在做人方面更是学生和同行的人格楷模。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幸福之路》中首先讨论了什么导致人的不幸,他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分地自我专注,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所作所为。这些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少慢差费之中,甚至被批判为“误尽苍生”,这与许多教师的浮躁心理,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师若不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就不会走出低谷。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从何而来呢?首先来自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来自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自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本职工作的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已故台湾作家三毛在为蔡志忠《列子说》所作序言中,有一段分量颇重的文字:“我记得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少了那份痴心和热爱,终是难以成就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限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无限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应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品格。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来自于教师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来自对学生的无限热爱。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爱是教育之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单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自身的信念、品格、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师爱是博大的,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爱给予“白天鹅”,而且也要用更多的爱呵护“丑小鸭”。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热爱,为一切着想,应是语文教师毕其一生的努力与追求。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样来自教师横溢的才华,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育艺术。“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即所谓“功夫在课堂之外”,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一点真功夫。一位学养深厚、注重科研的教师,智慧的光芒会充溢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总能左右逢源。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高素质的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是恰当的。

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努力从教师的群体形象中解脱出来,成为独特的"这一个",应当努力在教育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实践自己的创意。一个张扬个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能由他的个性化风采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文教学氛围,学生就会被这种独特的教学氛围所吸引,投身其中了,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原则。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为这种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感化熏陶学生。

再分享一个自己的故事:记得班里有个叫李刚的学生,成绩较差,还喜欢上网。如何转化这位后进生,成了当时的一个难题。正巧,他一次上网回来被我发现,我便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宿舍,当时并没有说什么,我只是随手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副临时自编的对联,记得上联是“上一次网一次作茧自缚,”下联为“忍一时耐一时化茧成碟”,横批为“好自为之”。我将这张纸交给了李刚,他看完后低下了头,慢慢转身回到了教室。上课铃响了,一向喜欢喧哗的李刚破天荒地保持了沉默,同学们对此却感到不太习惯,都反射性地瞥了他一眼,继而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掌声中还惨杂着一句“李刚变了”。虽然这节课不是我的课,但我却对教室内发生的一切都记在心里。是啊,李刚终于变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真的没有再犯什么错误,而是把心思完全放在了学习上。在一次班会上,我顺势表扬了李刚。我对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时收获会远远超出自己的付出,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学习,成功的大门会为你敞开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找他谈心,同时,我发动同学们的力量,同学们与他之间的交往变得多了,课堂上也出现了他探讨问题的身影,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看到这些,我内心感到了无比的喜悦,但更令我欣慰的是在当年的中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二中。在去年的教师节来临之际,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人生的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了我的心灵,增添了我的智慧,我的灵魂是你净化的,我的天空是你支撑的,我相信,我会化茧成蝶的,真心感谢您,老师!”读着短信,我的眼眶不觉湿润了。

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样来自教师良好的习惯、朴实的衣着、高雅的举止、高尚的志趣爱好、待人和蔼可亲的真诚态度、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努力进取的拼搏精神、不怕挫折的乐观精神、不摧眉折腰于权贵的铮铮铁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这本无字的大书,定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10-4 12:56 , Processed in 0.3358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