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2vip12652 于 2015-11-1 21:31 编辑
时光荏苒,从教已近20年,我常常思索,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今天有幸观看了的张志勇厅长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报告,豁然开朗。张厅长通过一个个普通的事例以犀利而深邃的眼光透析、解读了当前系列教育观,尤其谈到冯骥才先生的那段话:“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人文教育是有价值的教育!怎样才能让学校的人文教育正常开展并获得实效呢?求实,创新应是不二法门,亦即实实在在去做,做出成效,并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探索新思路,确定新模式。我的思考: 一、形成学校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气息,必须精选学生喜闻乐见而有典型的人文内容来布置。同时教师课堂教学挖掘文本所蕴含着的人文要素,并在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展开教育。这样,天长日久,课前课后,学生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精神的崇高者,是道德的垂范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文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直接体现在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方面,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者说人文精神感染学生,教师德业兼修是正道。 三、形成有本校特色人文教育的校本教材。 针对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人文校本教材应该呈现静态和动态的内容。静态的内容就是收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阅读经典,就是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就是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传承文化、感悟人生、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尤其是提高人文素养。校本教材的动态内容就是活动的开展,其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接人待物的一种礼仪规范,一种代表主流文化思想的活现,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气息的碰撞。 四、形成学校常态化的人文教育仪式。 中国的传统教育,极其注重仪式的作用,仪式活动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相对固定的地点,相对固定的参与人员,相对固定的操作模式。它对于集合人心,宣布任务,达成目的,形成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文教育重视仪式必不可少。其实学校举行人文教育仪式的机会很多,如开学仪式、感恩师长仪式、颁奖仪式、升旗仪式、传统节日仪式等等。仪式必须盛大而庄严,学生是仪式的主体,而不是领导在台上喋喋不休。常态化的人文仪式教育,必将让学生在这盛大而庄严的的集体性活动中醍醐灌顶,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真义,这才是教育者的成功,这才是一流的学校,这才是真正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