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3:4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

东丰县那丹伯镇中心小学     李 静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因为这是激励和鼓舞学生进步的手段。同样,教师也会经常批评学生,因为批评也是教育,也是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积极进步的手段。要正确使用批评这个有效武器,提高批评的效果,在批评教育学生中就要讲究批评艺术,既不能让学生感到不痛不痒,满不在乎;也不要产生负面作用,让学生感到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而要使批评处在一个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不足,又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的范围内。那么,怎样批评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呢?才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呢?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

教师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对学生会产生很深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言行,应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无声的批评,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批评学生时应庄重严肃,语气恳切,切忌体态不正,仪表不端。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往往很多,教师批评时要冷静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弄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切忌感情用事,胡乱批评,更忌酒后批评学生。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翘起二郎腿、口叼香烟、摔课本、拍桌子等,这些举动,不但会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降低批评的效果,而且有损教师自身形象。

二、以爱心为出发点

孩子非常渴望长辈的关心、支持和爱护。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师爱则能让学生精神愉快,感受温暖,迸发出动力。教师带着爱心去批评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爱,就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在学生的情感认识里,也许批评就是不喜欢、讨厌了。带着这种不良的情感体验,批评自然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用细腻的情感,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用真情感动学生。要尽量使批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正做到尊重、信赖、关爱和理解学生。哪怕是批评也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你依然爱他,你的批评正是出于关爱之心,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悔悟自己犯下的错误,并积极地改正。

三、以鼓励代批评

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我班一名班干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学生工作做得很不错,深得老师赞许和学生认可。但有一次,他因为意外的原因,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时,搞得很糟,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满,该同学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再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热情了。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失去信心,只要今后在工作中更认真、细致,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名学生又开始积极主动进行班级工作,成效一直不错。

四、讲清道理,正面引导。

批评学生要讲道理,以理服人,老师只有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了,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对,以后应该怎样做,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将道理听进去。讲道理也要注重策略和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使用他们最能理解、最能接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批评过程中也要联系实际,不仅要从学生自身谈起,也要从他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扩展,还可以用伟人、名人的事例去教育他们,给他们以正面引导,以此来鞭策、鼓励学生,而不是向学生讲大道理和一些空的理论。只要老师的道理正确,方法得当,学生就会明白道理,从而心服口服,领悟老师的良苦用心,从内心感谢老师的教诲。

五、批评要有“度”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批评应该把握尺度,掌握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教师不能使学生过分的羞愧和无地自容。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恰到好处的批评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克服缺点,没有分寸、绝对化的批评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推向另一个极端。总之,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平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分析孩子思想动态;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把握尺度,及时鼓励、表扬;要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真正魅力。

如果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能讲究批评的艺术,那么批评就会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和杜绝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掌握批评艺术,只有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批评的功能,使之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2-1 11:29 , Processed in 0.0169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