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上好班会课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1:12: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何上好班会课

                   

一、班会课的重要性

     班会课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全员参与,群体行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班级整体受益的同时,学生个体也会相应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这种教育所产生的功效,又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班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一个效果好的主题班会,会促进学生对人生、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思考。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种集体教育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过去、现在、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行之有效地给予解决。

二、传统班会课的弊端

    传统的班会课受到班级、学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的教案往往只能专案专用,不能用到其他班级;学生编排节目也花费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过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使班会课流于形式,未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而上课时教师往往坐在教室一角充当旁观者的角色;片面追求课堂环节的多样性、开放性,忽略了实效性。

     三、新形势下班会课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觉察不到这是在教育,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藏在活动中。所以我认为,班会课更应该称之为“班会活动”。积极实施的班会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具有游戏的本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是游戏,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就更为突出。所以,接下来,我会从三大方面去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班会课。

    (一)从宏观着眼,上好班会课要做到“三个五”

    1.五大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班会的生命。贯彻科学性原则就是围绕主题科学地安排班会的每一个环节,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注意层次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班会过程可简单分为: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准备一些简单的文艺节目等;实施阶段,课堂中,在学生自已组织、自己讨论、自己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既简单又生动活泼,趣味性和教育性并施。总结阶段,班主任要发表总结性讲话,强化教育效果。

    如何体现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呢?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关键词:

   低年级)关键词:活动 训练 记忆(习惯)

   (高年级)关键词:活动 交流 感悟

    ◆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班会的灵魂。所以每一节班会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同时,贯彻这项原则,还要结合时政形势,适时地开展活动,使班会紧扣时代的脉搏,增强教育效果。我们要明确一点,班会课只是培养习惯的引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落实到训练中,可以尝试训练四字真言:

   “演”、“赛”、“听”、“树”

     ——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行为表演,“怎样向老师鞠躬问好”“如何有礼貌地进入办公室

     ——小组、男女生、抢答等竞赛

     ——讲述一些名人故事,或者把学生中好行为编成故事

     ——树立班中表现好的同学为榜样,或者学习英雄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榜样教育是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活动中所选取的榜样故事,应该具有代表性。

    ◆自主性原则。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一节班会,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意图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更主要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动和激活他们参加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自主不代表放任自流,老师一定要担当指导和调控的角色。

    其实何为“自主性”,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理解成是学生担当主持,这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主导性还可以表现为许多方面,例如:老师在课堂中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生自行广泛地收集材料;课堂上由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成果等进行评价;班会课形式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由学生去决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学生交流得出一致的看法来决定等等。

    ◆趣味性原则。要寓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中,小学生的兴趣多样而强烈,同时逻辑思维仍以形象为支柱。因此,班会中要开展各种趣味性活动,才能符合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班会达到预期目的的桥梁。班会中,我们要在表现形式上讲究艺术,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去感染学生,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由情悟理,促进道德内化。同时,教师还要讲究语言的教育艺术,以言传情,去打动学生,得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震撼的表现效果——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强烈的冲击,这是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藉此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图片、音乐、直观的数据等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个原则,多媒体的操作应简单便捷,切勿喧宾夺主,过于花俏。

    2.五大主题:

在班会内容选择方面,主要可围绕五大主题:

    ◆思想品德教育主题。如: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品德信念教育等。

    ◆智力开发主题。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地开展智力能力开发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这一主题目前还应用比较少,希望能有老师去尝试一下这个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例如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等,中学可以涉及学生早恋等问题。福建南平校园惨案、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集中开展了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走出事件带来的阴影。

    ◆行为习惯养成主题。主要根据《守则》、《规范》以及《礼仪常规》要求,设计专题活动,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如文明礼仪、安全教育等

    ◆综合多功能主题。指一节班会既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又训练开发学生智力能力,具有多种功能。如在班会课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与交际能力等         

    (二)从微观入手,上好班会课要做到“五要”

      1.要设计好活动方案。设计方案要做到明确主题内容,明确教育目的,明确师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准备),选择合适教育主题的模式,科学安排每一个活动环节。

      例:文明礼仪启蒙教育,要帮助学生解决好三个问题:什么是文明礼仪,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对我们学习、做事、交往、适应社会有什么作用?日常生活如何坚持文明礼仪?在明确了对学生教育的价值和内容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校园——家庭——社会逐步将内容展开,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接受和内化文明礼仪启蒙教育。

     2.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即在班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贯彻自主性原则。低年级,限于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教师要多选择或创设一些比较直观、形象、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去讨论、去评判,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形成并发展道德认识。

     首要的前提是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我们可以从社会热点话题,身边熟悉的事件、人物来入手,例如:QQ农场、开心网、世博会、亚运会、西南地区的干旱、沙尘暴、福建南平校园惨案、湖南湘乡学生践踏事件、丰田回收事件、汶川地震、冲红灯、湿手触摸电器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多启发、多指导、多帮助、多鼓励。中高年级,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检验教育效果方面。

    3.要突出主题,强调内化。做到一课一主题,同时要具有针对性,教育过程中强调知、情、意、行统一,把抽象的道德认识寓于生动的教育形式中,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促进内化。这里提到的“针对性”不仅仅是主题,还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4.要形式多样活泼,益趣并施

    例:交通安全教育,先让辨识交通标志,然后小组比赛读,比比谁先记住的方法,结合拍手、打节奏,学生也不会觉得这是负担。穿插学儿歌、背儿歌把有关知识强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必要的知识很重要。

    5.要总结反馈,激励提高。一节班会结束,班主任要发表激励性总结讲话:充分肯定成绩,从教育主题、教育内容、活动形式、教育效果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委婉道出不足,以希望的形式委婉、诚恳、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要用精辟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总结阐述本节班会的主题,帮助学生挖掘领会内容和形式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使班会的教育性更明确,教育效果更明显,班主任这一部分总结,应是本节班会的点睛之笔;最后班主任要热诚地鼓励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把这节课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意志,落实到行动中去,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统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5:36 , Processed in 0.02349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