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班级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班级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提高“做事”能力,学习“做人”之道,获得价值启蒙的场所和机会,可以推动个体社会化的日趋成熟,为学生以后适应真正的社会打下真实的基础。班级活动是联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集体、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发挥特长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能促进班集体的成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能促进学生的智力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新时期的班主任一定要借助班级活动的优势,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开展好班级活动,为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要使班级活动取得成功,班主任不仅要对班级活动的内涵、形式、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还要掌握班级活动的方法与步骤,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只有“精心设计”,认真的思考、周密的规划、充分的准备,才能使班级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成效。 那么设计班级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一般的班级活动分哪几步进行呢? 1、设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每次班级活动要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要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特别要突出思想品德、社会道德、树立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明确为什么开展此项活动?开展此项活动要让学生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 (2)时代性原则。 每次班级活动要扣紧社会、扣紧教育改革、要抓住时代脉搏,抓住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使活动不出现“空洞”现象。现在“刘翔”、“李雨春”、“刘德华”已经进入了课本,学生关注“周杰伦”“姚明”“成龙”甚至胜过关心自己,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素材入手,挖掘他们光环后面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他们对事业的追求与执着,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心,他们的爱国,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口碑……有时代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自主性原则。 每次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要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从头至尾他们都在“动”,“动眼、动手、动口”,再到“动脑”、“动心”,然后完成从外在肢体感触到内在情感体验的转化,只有通过活动在情感、思想上碰撞出火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没有情感撞击的“空对空”的教育是很难实现的。 (4)趣味性原则。 学生天真活泼,好奇爱动,班主任要在活动的“趣”上做文章。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设计活动前,必须让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适合学生的年龄需要、心理特点。唯有如此,才能抓住学生的动情点,使他们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活动中来。丁榕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兴趣填补自己兴趣的空白,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把学生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自己的需要转化成学生的需要。” (5)创新性原则。 每次班级活动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班主任的思维要活,内容要活,形式也要活。否则,即使是再好的教育内容,也会因为形式的了无新意而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开展活动时思路要“活”,要“敢想”,更要“敢做”。任小艾说:“我不是万能的,但当你用心去爱学生的时候,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的时候,你教育的智慧就会层出不穷的涌现。”那么,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相信大家的智慧也会层出不穷。 (6)、实效性原则。 要通过班级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如:针对学生自理能力差的情况开展“生活小能手”比赛等。 总之,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要通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润物无声,接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