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韩立福《如何创建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有感 大连金普新区高城山小学 李锦绣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韩立福博士的《如何创建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报告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思考。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韩立福博士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认为“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 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问题与情境的教学,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就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l平方分米、二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一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真正地拥有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反复思考”。课堂教学绝不是仅仅展现教材上现成结论和现成论证在形式上的汇聚,而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精彩而又独特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因此,数学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把教材上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要创建高质量的有效教学,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