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沈阳市新兴初级中学--《突出感恩特色、创建品牌学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4:27: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邹老师 于 2012-4-6 14:30 编辑

http://union.bokecc.com/flash/single/6AD08D198E57849A_1ACDA141D463E10B_true_53F19FA442DC668F_1/player.swf


突出感恩特色、创建品牌学校


      新兴中学是沈北新区一所初级中学,创建于95年,至今已经历十七个风雨历程,现有80名教师,22个教学班,学生975人。

      这两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围绕“突出感恩特色,创建品牌学校”的宗旨,以感恩教育为主线,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扎扎实实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德育工作。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感恩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应该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开始,逐步做到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最终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一、领导重视,成立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收集“感恩教育”的先进事迹和成功案例,然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感恩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化的课题加以研究,制定出具体实施目标和原则,从而确定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的总目标。

      二、制定出创建“感恩教育”特色学校工作计划

      1、“感恩教育”的预期目标

      通过感恩父母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促进道德素养的提高;促进学校德育内容规范化,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的方法。

      2、 “感恩教育”的实施原则:针对目前学生思想品德状况,通过生动、新颖的方式方法,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在德育过程中,把提高认识、树立道德观念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具体做法

      1、将“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课程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特色学校的建立要全员育人才能实现,它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因为作为现代学校教育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课程教育应该包括德育,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这一学校目标和德育追求,是要通过学校各门学科课程去推动学生在学科认知与德行、人格素养两方面都得到发展。从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来看,两者的协同发展不仅必然,而且需要。说它必然,是因为学科认知发展通常伴随着学科态度、情感等的发展,影响着学科学习效率,而学科态度、情感又是社会性态度、情感的基础;说它需要,是因为态度、情感等德育素养的形成,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学科课程的丰富性、生动性正是绝好的载体。可见,“感恩教育”应该也可以在学科课程教育中得到体现与落实。

      2、编写校本教材《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走进课堂

      为了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以德育处、语文组、政治组组成的《感恩教育》校本教材编写组,编写成员查阅借鉴相关资料,结合学校几年来的德育成果,编印《感恩教育》校本教材,使感恩教育真正地走进课堂。

      《感恩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学生要凡事心存感激,感激父母的辛劳,常思一粒米、一角钱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进而感激老师的教育,感激同学的帮助,感激社会的给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设计多样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为了使“感恩教育”贴近学生、落到实处,学校本着德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亲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利用寒暑假开展“感受生活、感恩双亲”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倡议学生利用假期帮父母做家务、帮父母下地干活,切身感受父母的辛劳并油然而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写出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返校后进行交流。

      在“父亲节”、“母亲节”,学校开展送亲情贺卡活动,要求学生给父母制作祝福贺卡,写下祝福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要求父母收到亲情贺卡后也写下亲情回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节”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师恩难忘”征文大赛,评选的优秀征文将以展板的形式展出,并在校园广播站播出,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

      倡议引导学生真诚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如发生重大灾难时对受灾者实施捐款救助、扶助弱势群体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孩子、身边重病在身无钱治疗的同学朋友……,让学生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中感受到他人的感恩情感,感受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德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

      4、构建教育网络,让家长成为感恩教育的主力军

      为了学校的感恩教育能够顺利实施并落到实处,一定积极构建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感恩教育的主力军。

      为每位家长印发《感恩教育协议书》,倡导家长、学生共同感受感恩情感,得到对方真诚关爱时要及时表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在子女完成感恩作业如为父母洗脚、捶背、观察母亲的手等以后的表现进行及时地反馈和肯定,引导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5、充分利用其他教育资源

      (1)《孝敬父母十条》

      自己事情自己干,不给父母添麻烦;

      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牵;     

      衣食住行样样记,尊长敬老想在前;

      艰苦朴素少花钱,不与别人比吃穿;

      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

      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多承担;

      处事为人品行高,孝敬父母要当先。

      (2)《学会感激》

      学会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

      学会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学会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学会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学会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的独立;

      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四、德育收获。

      1、新兴中学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学校” “辽宁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沈阳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沈阳市社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沈北新区教育教学工作竞赛管理先进单位”,“区传统美德示范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区德育工作十佳学校”,“区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2008年升入省级重点中学升学率30.23%,总升学率97.1%,2009年升入省级重点中学升学率33.1%,总升学率97.1%,2010年升入省级重点中学升学率33.8%,总升学率97%,2011年升入省级重点中学升学率32.5%,总升学率96.8%。

      2、学生行为习惯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感恩”文化初步形成,班级将一些校规校纪、班规班纪编成感恩顺口溜,在学生中流传。(感谢老师、认真听讲,感谢父母,努力学习等)教室的布置更加温馨、课间的纪律得到了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学生能够把学校、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

      3、大部分学生懂得了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在5.12地震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主动献爱心。全校师生共计捐款14358.9元,

      在2007年11月27日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的“爱心奉献,雏燕重飞”救助重病、辍学同学刘欣莹的活动中,全校师生共计捐款15000多元,还有许多同学将自己的衣物送给刘欣莹同学。现在刘欣莹同学在全校师生的关心、关爱下又回到了学校,同学之间。

      4、诚信考试活动中,由原来试行的三个班发展到现在十六个班级。七年级、八年级学校平时组织的考试、测验实行无人监考。

      5、学生家长给予了高度评价,每当特定节日过后都会有许多家长给学校打电话或者来学校反应学生的变化。一束鲜花、一声问候、一件小事。家长们都感觉到了自己孩子在逐渐长大、逐渐懂事。

      通过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感恩教育”凸现成效,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一种责任。有了感恩之心,社会更加和谐,人际关系更加友善。在学校,学生们将感恩之心内化为自己的主动需求后,同学之间团结向上,文明守礼,学风浓郁,做好人好事的同学将更多,尊敬老师的同学也将更多,同学之间更易处理好关系而减少矛盾的发生,会更加理性化、人性化地处理各种矛盾;在家里,同学们将更加懂事,主动关爱父母,为父母倒水、捶背,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不顶撞,不反感,好吃的东西先请父母品尝,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等。总之,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健康成长。

      五、现实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网络时代的新信息技术应用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困扰

      信息社会的现代教育已经不可能让学生远离电子网络,围追堵截式的教育管理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电子网络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文化的侵害,远离不规范和不健康的“网吧”,不迷恋网络,是中学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当然,规范网络运营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也是学校德育所期待的。

      2、 “留守子女”“单亲孩子”问题堪忧

      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及时关心,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连为一体的。家庭教育的偏差,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信息渠道不畅通,父母对子女的监管不力,增加了学校德育管理的难度。

      3、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出现,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谁是谁非,谁优谁劣。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的文化与道德价值取向让年轻的一代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其世界观也呈现多元的特点。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在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中也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感召力。

      4、早熟少男少女的教育面临几多尴尬、几多无奈

      对于学生中早恋问题,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重说不得,轻视不得。”重说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逆反,有时还会诱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人权问题、隐私问题、自寻短见问题等);轻视了,学生容易理解为学校默认其做法,可能更加胆大妄为,严重影响校纪校风。

      5、应试教育让德育举步维艰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素质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全”思想。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基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德育的先导作用,智育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需要动用方方面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予以保障,更需要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4-6 14:34:35 |只看该作者

师生风采展示

image039.jpg



image033.jpg

image027.jpg

image019.jpg

image015.jpg

image013.jpg

image009.jpg

image007.jpg

image001.jpg




使用道具 举报

sdkfwesks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4-19 09:36:25 |只看该作者

而不必闹出给身家数百亿的富翁发房补的笑话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9-2 12:45:37 |只看该作者

the gang behind the boss is Taiwanese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30 06:58 , Processed in 0.0268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