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彩的数学—我的最爱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8:12: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多彩的数学—我的最爱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据此,本文从“走进生活,挖掘资源”、“借助生活,拓展思维”、“应用知识,回归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现有资源,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课堂返朴归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一、在多彩的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

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儿童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蕴含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还能通过教学材料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而,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明白数学与生活是鱼和水的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回味生活。

1、充分利用教材

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情境的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自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是课改过程中的新理念和新目标。

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材提供了学生校园生活里的素材。通过“可爱的校园”情境图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去进行计数,认识1—10;通过“快乐的家园”,理解数表示的含义和作用;通过“玩具”学习基数和序数,掌握数的书写格式;以“小猫钓鱼”的童话情境,理解“0”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义,这样的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使用该教材时,我深刻感受到教材选取上的独具匠心。

2、捕捉生活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教师就应具备生活意识,用一双慧眼发现数学信息,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面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教师可把商场里的商品做成课件,在新课开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就能联系课前观察的情景很容易回答出:“同一种商品摆放在一起”,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基础。如此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受到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养成教育。

3、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发现和创设科学合理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数学《高矮》时,创造情境如下:师在黑板上方贴一颗五星,下方贴一颗五星。师:谁愿意将黑板上的五星摘下来?请小军上台摘五星。师:刚才小军拿到了下方贴的一颗五星,上面那一颗他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拿到,而老师则非常轻松就把上面那一颗拿了下来,这是为什么?生1:因为老师个子比小军高。生2:因为小军个子比老师矮。学生由此感知物体的高矮,接着的“比一比”活动,更让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找到了学习的欢乐。

教学《左右》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数学游戏:“举起你的左手,举起你的右手,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这类表演生动真实,使所学内容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仿佛感到不是在上课而是处在欢乐的表演中,他们不知不觉了解了相应的概念,掌握辨别事物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确保全体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很好的课堂环境。

二、借助生活,拓展思维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身。”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优化方案,并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大括号应用题时,引导孩子们利用自己组的人数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巩固加法应用题的含义;在教学认识物体时,让孩子们找身边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让学生用一双“生活数学”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抽象出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学习富于亲近感、现实感,进而唤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2、从经验中发现数学问题,从实践中探究数学真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按照学生认识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究,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

例:小明的前面有5名同学,后面有3名同学,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学生1:5+3=8人    学生2:5+3+1=9人,此名学生讲解时,以自己为例,前面有5人,自己在中间,后面有3人,一共是9人,不能忘记自己。学生在解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的确,许多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

三、应用知识,回归生活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把新知识用于生活中。

例:《分类》中,在学习了按单一标准分类,不同标准分类之后,请学生分类整理书包里的学习用具,比比谁做得好,坚持得好。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如《认识钟表》结尾设计 “小小设计师”环节,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调动了全体学生身心投入,使全体学生以饱满热情进入学习状态,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自豪感溢于言表。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心理愿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构建良好的“生活课堂”,以趣激思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方法。“生活味”和“数学味”互相融合,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书本上符号化的知识具有生命状态,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乃至发展数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2-5 18:19:36 |只看该作者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板凳
发表于 2015-2-5 19:24:19 |只看该作者
在小学课堂中,数学的课堂离不开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5-2-9 22:42:2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19 23:29 , Processed in 0.0180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