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此般“不厌倦”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07:54: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2012vip12738 于 2015-4-8 14:19 编辑

        耄耋老人铿锵有力的演讲三个小时,未见疲容。精神矍铄、学识渊博的于老师令我动容,能听到她的谆谆教导更是三生有幸!在聆听中,深深的感知到,我们学名师就是要学名师虚怀若谷的胸怀,学名师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教学艺术,学名师对学生视若己出的爱……拥有如此高尚人格和风骨的于老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偶像!

一辈子“学做老师”

        于老师在1978年就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一位年轻教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的感受是,于老师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老师说她的工作都在别人的监督下进行,在这些课中,她都发现有毛病,没有一节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她教的两个班教法也不一样,她认为她是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而“屡屡的创伤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因为有不足,于是我更加不断跨越,跨越过去以后,我就进步了。”

        她认为,学习是我们教学生涯中的一根支柱,重要的理论我们要反复学,才能让我们自己心明眼亮,但事实上我们的许多人由于理论上的模糊,导致了实际行动的麻木,做事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做了许多无用功。她说,“关于教学的经典,我们要用心好好学,才不会随风飘”。

        有超过一个甲子教学生涯的于老师心中有两把尺,一把专门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专门量自己的不足。每堂课上完后,她都写一个“教后”,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他们会提出很多我没想到的问题,回答问题也会很精彩”;二是记下自己的不足。“从1978年评上特级教师后,基本每堂课都有人来听,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几百人。大概上了两千堂的公开课,没有一堂是十全十美的。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学做老师。”

“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在几乎所有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中,都少不了把所谓的“差生”给带好的故事,于老师也不例外。于老师说:“我曾教过一个所有班级都不要的、思想品行偏差很大的学生,抽烟、打架、满口脏话,在公交车上偷人皮夹子,进校两年一直逃学。我一大早就请两位同学到他家门口等着,陪他一起进校,去晚了他就跑出去,找不到人了。对这样的学生,我能要求他跟其他同学一样吗?我一开始只对他提出两个要求:不打人,不骂人。然后慢慢引导他听课、做作业,往好里转,那简直是水磨的功夫。对学生要丹心一片,满腔热情满腔爱,学生会知好歹的。

   但于老师也认为,现在的教育工作比她那时复杂得多。现在经济多元、价值多元,特别是金钱至上、功利泛滥、自我中心等,对学校教育冲击很大,对缺少生活经历、缺少文化批判力的学生影响很大。教师要有定力,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播撒做人的良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而要学生做人,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人,做高尚的人,“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

        她有句座右铭,是一句古话,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老师:“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师也。”于是,她更明白到,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老师,而“选择了教师,你就选择了高尚”,因为她觉得人民群众把重托交付给我们,我们就应责无旁贷,身上应牢记人民的期望,于是也就更应好好地教书育人,而教育不仅也不应只停留在知识上,而要让学生德才兼备。教师是崇高的,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或期望是很高的,那自己作为老师的话就更不能选择平庸。

        写到这里不禁汗颜,反观自己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教育学生方面都与于老师差之千里。于老师教书育人的时间超过我的生命历程,且至今不厌倦,不多说妄言,努力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4-8 15:13:54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用生命在做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16 07:49 , Processed in 0.0320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