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必豪《南航附中绩效实施方案解读》观后感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09:15: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绩效工资实施问题反思

—刘必豪《南航附中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解读》观后感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绩效工资毁了索尼》索尼公司连续4年亏损,去年更亏损63亿美元。为什么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表面上看,都是绩效工资惹的祸,但实际上绩效工资很无辜。当初国家推出工资改革时,绩效工资被寄予厚望,就是充分打破“大锅饭”,充分体现多劳者的劳动价值。但如今看来,好经很有被念歪的可能。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实际问题:

一、绩效工资各地差距过大。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是按学校工作人员上一年度的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这就导致不同省市、同一省市的不同区县绩效工资的总量不同,也就是说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绩效工资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绩效工资低,两极相差悬殊。这导致教师仍然向发达地区流动形成过剩,而贫困地区教师以借调、考调等形式流入其他收入较高的行业,缺编少员现象加剧。这不利于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对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城乡教育统筹发展阻碍较大。

二、绩效工资奖励性部分模式不一,难以操作。绩效工资由国家、省市、区县制定各级的指导意见,这导致不同区县绩效工资模式不一,尤其是绩效工资中的激励性部分,因为由每所学校来制定分配办法,导致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损公肥私,照顾了少部分人的利益(主要是学校领导干部),没有真正向一线老师倾斜;平均主义,还是吃“大锅饭”,差距很小,工作做好做差一个样;显失公平,干得多得的少,干得少却拿得多;照顾不周,对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许多学校不知如何量化考核,只能大而化之,考核方式的不周全制约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绩效工资加大不同职称教师的工资差距。本来,在教师基本工资中,岗位工资已按职称分档,不同职称收入已有较大差距。而在70%绩效工资部分,又按职称分档,这造成低职称与高职称工资差距进一步加大。实际情况是,在一线干活的多数是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高级职称的多是快要退休的教师,干活少却拿得多,这导致得到高职称的教师不思进取,不再注重工作实绩,而低职称的年轻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影响专业成长。

四、绩效工资影响到几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原来条件好的学校有创收,教师福利发得高,实施绩效工资后不能将学校创收部分作为福利发放,导致他们的收入反而下降,许多人因不理解消极怠工。二是经济水平很低的区县的教师。绩效工资总量过低,导致他们对绩效工资明显改善工资待遇的愿望落空,影响工作积极性。三是有市级直属学校的区县教师。因为市级和县级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同,导致同在一个区县任教的教师,因为学校直属不同,工资相差悬殊,区县教师难以接受。

以上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愈演愈烈,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成为学校制度的顽疾。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绩效工资呢?

一、科学合理的确定绩效工资总量。不完全以地区的经济水平来作为确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唯一标准,可适当提高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的教师绩效工资标准,而对贫困落后区县的绩效工资应由国家优补,缩小两者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绩效工资的差距。

二、绩效工资奖励性部分的分配应统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加强监管。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统一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监管,以真正体现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促进教育的发展。

三、对绩效工资的基础性部分做适当调整,减小因职称不同带来的绩效工资差距过大的问题。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政策。让广大教师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不是简单地涨工资,而是加大考核力度,改变以往教师工作“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增强工资的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尽可能完善细化实施方案,使工资改革过程公开、透明、民主、公平。

五、注重群众评议与组织考核相结合。 强调评价中多方的参与, 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考核评价工作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本人、同事和学生以及群团组织等积极参与到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来, 不断探索运用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使教师考核评价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也成为考核评价工作一直连续不断地进行, 并不断提高改进的原因。

政府实施绩效工资的改革,是在教育领域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创新,目的是从政策导向上实行分配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的积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学校和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共同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许鹏

                                                    2015年4月15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14 20:56 , Processed in 0.0156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