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爱在学生心中流淌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09:07: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让爱在学生心中流淌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而教师就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爱谱写感人的故事。
      蒙台梭利说:“儿童有着他自己的人格,他自身具有创造精神的美和尊严,这种美和尊严是永远不能磨灭的,所以他的纯洁而非常敏感的心灵需要我们最审慎的爱护”。美国爱默生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育最大的收获在于获得学生的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每个为人师者的行为准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何况是人。教师要尊重,要发现他们的个体优势,要小心呵护孩子脆弱的心灵,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给学生重新审视、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其次,教师要把师爱分给每一个学生。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犹如一方沃土,不植树种花,就会滋生杂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穿越学生心理的堡垒,透视学生的心灵,为他们分忧,为他们清除“病灶”把“心理”沃土垦植成“真、善、美”地苗圃。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正如古人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作为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三,教师要有平等的观念做学生的朋友。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主观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当今的教育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构筑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放下架子,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实施教育的具体过程中,不要习惯于单纯地从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带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去进行说教、指正,要善于倾听,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看,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要像春风一样,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像春雨一样,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像春晖一样,能温暖学生的心怀,像春雷一样,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用真心换真情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要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让我们献出一点爱,让爱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老师就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家长们把掌上明珠捧给我们,把稚嫩的生命交给我们,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其次才谨慎细致的引导他们认识这个对他们来说,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的世界,让他们学到知识、学会生存的本领,尽自己所能的对他们实施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6-30 11:07:08 |只看该作者
让爱在学生心中流淌,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用爱谱写感人的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5-7-5 15:46:12 |只看该作者
做的是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其次才谨慎细致的引导他们认识这个对他们来说,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的世界,让他们学到知识、学会生存的本领,尽自己所能的对他们实施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8 21:39 , Processed in 0.0235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