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星星之火与燎原之势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5:26: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名班主任3e226 于 2015-7-16 15:32 编辑

星星之火与燎原之势

————浅谈课堂应变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实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应以“繁琐分析”走向“读中感悟”。表面看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减少了,但实质的要求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更为准确、凝炼、生动,不多的言语才能在课堂上起到收放自如、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精心地备课,设计教学语言之外,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合作。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他们的反应千变万化,难以完全预料。因此,教育心理学要求教师具备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机智地处置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语文课堂”这片草原,擦出它的星火,燃烧出它的光芒。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年轻的语文教师,有必要掌握课堂应变这门艺术,对教学完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能够不露声色地自行处理,能很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谁都希望自己所教的每一节课能顺顺利利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但在平时的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使本节课不能按原计划如意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处理课堂中“突发”情况的能力,就是要具有课堂应变能力,这也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

    例如我在教授六年级下册《凡卡》这篇文章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生活处境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小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我特意用了惨不忍睹、水深火热、生不如死等词语来渲染氛围,还未等我很好的将故事情节展开下去。这时候我们班的“话霸”举手示意,他的问题令我先是一愣,后是一惊。他不解的问:“凡卡既然已经避开了老板他们的视线,奔到马路去给爷爷寄信,为什么不借机逃跑呢?”平淡无奇的课堂顿时炸开了锅。这点小星火,让我嗅出了浓烈的烟熏味。经过短暂思考,我顺势将课堂的重心放到了讨论上,让学生将这篇文章的不解之处全盘说出,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小型分析会。提醒学生借助凡卡生活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揣摩分析,并对小凡卡的最终命运作出编排,这样他们每个人都是“契诃夫”。

    凡事有好便有坏,虽然这堂课,我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是我在引导学生点燃思想火花的同时,深入浅出的贯彻了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的疾苦的事实。这种燎原之势足以弥补我在教学设计上的损失。其实在课堂实录中, 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具有课堂应变能力,主要是 “吃”不透教材以及缺乏课堂的教学经验和自身的素质造成的,他们往往对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措手无策,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本人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吵闹、教师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了或者教师本身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有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还可能存在着很强的片面性,爱钻牛角尖,甚至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微小举止都可能打断教师的思路,影响课堂效果。通过我们仔细的分析、研究,就会发现存在着一些共同点,总体上有几点:教师自身的因素,指教师的心理情绪,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和视野的宽窄,备课的充分与否。这些因素都会引发“意外事件”。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不透彻;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准备不够充分和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够所造成的。基于以上的原因,本人认为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是一件很必要的事,因为它不仅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涉及到教师的自身素养。从课堂的应变能力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课堂的操控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也可以这么说,课堂的应变能力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的应变能力呢?根据以上本人找出的原因,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要想上好一节课,备好一节课是关键。如果我们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对课文的内容、编者的意图、文章的前后联系以及课文的重难点掌握不透彻,还有学生的活动动向和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时,我们的课堂会是怎么样呢?
  因此,本人认为在备课时首先必须备好自己,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先有“养兵千日”的心态,有“处处是准备之地,时时是准备之时”的心境,学生会提什么问题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预见性。然后在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中“时刻准备着”,唯其如此,才能收获“用兵一时”的精彩。然后是备好学生和备好教材及教学方法。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如果在备课时,我们只考虑一方面,而忽略了另外两个方面,上课时对“突发事件”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因此,课前备课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积极进行课后反思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一堂课不论你在备课时考虑得如何周全,也不可能把活生生的学生在这节课学习中的一切活动都想得很周全,课堂上随时会有不确定因素起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师课后进行积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哪些地方显得不足,今后应如何改进,把这些记录下来,特别是那些“突发事件”,要把它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课堂表现,不要让这些“意外”的教学资源白白流失,要及时反思、分析、总结这些教学中实际的信息,够建新的思维和理念。这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只要我们坚持进行课后反思,对今后的“突发事件”就能沉着应对,课堂应变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三、坚持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想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深刻而有效,还要将反思与读书结合起来,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单纯地苦思冥想,而是一书籍作为思考的后盾。随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入,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显,在教学中,教师仅仅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必须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发展心理。还要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帮助我们接受新的信息、观点,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与自己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教育观念、行为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差距在哪里,找出原因及时调整。学习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可以通过与别人进行交流,可以通过网络研讨等方式学习,取长补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学习,知识面扩大了,对学生的问题就能一一做答,就会避免类似被学生问倒这种事情发生。
  综上所述,教师对上课的偶发事件或问题,或巧妙化解或因势利导或对症下药等,往往凝聚着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教学艺术的精华。我们上课中处理偶发事件时,切忌简单草率,也要学着尝试采取理性的灵活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对各种问题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这样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就能一一化解,并能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达到以上目的,就要改变原有灌输型的教学模式,而多给学生发挥主观理解、想象的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势必出现“百家争鸣”的势态。这学生这片知识的草原,不断点燃智慧的火花,保持着燎原之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19 20:49 , Processed in 0.01751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