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好语文课的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9:24: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十年前,当我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清晰地记得上课的步骤无非就是:导入、检查字词、分段及归纳段落大意等。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的推进,在一段时间我对语文教学失去了方向。今天听了这位专家的课,回来后,我就按照今天所学去上课;明天听了那位专家的课,我又觉得该那么上,可是怎么上也上不出专家的课堂效果。于是,我经常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去年我听了江洪春老师的讲座以后,我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备好课,吃透教材。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上不出专家课堂效果的原因所在,原来我学到的只是形式而已。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老师们吃透教材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对如何吃透教材也有了自己的粗浅认识。下面就把我对吃透教材的现状和认识谈一下:

一、 备课、吃透教材的现状。

1.钻研吃透教材被严重轻视了。

可能是由于考核机制的问题,有些老师为了拿成绩,就加快教学进度,利用剩下的大量时间去训练,搞题海战术,因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更谈不上吃透教材。我认为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依靠课堂教学,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去钻研和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理解文本,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有的老师可能说没有时间去精读教材,我认为没有时间可能是两种情况;一是应对各种检查,忙于写材料,整理资料等。如果是这样,那就请您在做这些工作时,速度快一些,哪怕是质量差一点,把节约下来的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和吃透教材上。因为,这才是一个教师真正应该做的!二是现在老师浮躁的心态。看看教学参考书,按照上面的要求给学生讲一讲,完成教学任务,领到每月的工资就行了,这就算履行了一个做老师的职责,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没有上进心的表现,这也失去了做一位老师的意义,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2.从网上下载教案,简单拼凑组合。

现在有些教师没有把时间用在钻研吃透教材上,而是简单地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教案,根本没有自己的东西。而这些教案在我们的教学中效果并不好,因为这里面没有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只能是生硬地、机械地套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这就好比自己的脖子上长着别人的脑袋。我想还是请老师们抓住课堂教学的“根”,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然后完成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套用名家套路,机械复制。

这种情况主要是对教材的理解肤浅、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课文时,把父爱如山、父子真情讲成了坚守诺言。还有一位教师在教《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把文章的主题放在了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上,这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这篇课文的主题应落在感受动物的情感世界上,表达动物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情感。

二、 钻研吃透教材几点认识。

1.从整体上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2.通读课文,做好标记。

我虽然执教了十年的语文课,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的空白处。

3.全面解读文本。

要做到全面解读文本,首先,要解读课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多读几遍,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心灵受到触动为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本,也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通过研读文本弄懂三个问题: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及为什么要这样写。那就要深入挖掘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一是理解作者的主观投入以及他的情感体验;二是要有作为读者的客观分析、品评和体味。让自己的品评和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相互交融,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从而全面解读文本。

4.体悟内涵,走到课文的深刻之处。

①.解读教材的两个途径。一是品味词句,揣摩用意。也就是我们要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去体会和感悟文本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穷人》一文“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从而体现了渔夫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灵。《一夜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一”字去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认真,并引导学生理解总理为什么要这么认真,从而体会周总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还原生活,入情入境。研读教材时,要设计与文本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景,也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从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例如《小壁虎结尾巴》教学时,可让学生把小壁虎结尾巴的几个情节演一演,从而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展开想象,填补空白。我们可以通过填补课文省略的内容,更好地去理解文本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研读教材时,将动作描写转换为语言描写。例如《丰碑》中,当军需处长牺牲以后,“我”向老军需处长打了一个军礼,此时,“我”什么也没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军礼会告诉老处长什么。从而深入地解读文本,让心灵受到触动。

5、领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关注作者遣词造句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例如《第一场雪》中的“毛茸茸”、“亮晶晶”、“银条儿”等词使美丽的雪景有如浮现在我们眼前。《老人与海鸥》“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中的“扑”和其它词语进行比较,看看换一个词行不行,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把这些知识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抓住教材不放,认真钻研和吃透教材,搞好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2 08:39:50 |只看该作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抓住教材不放,认真钻研和吃透教材,搞好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11 15:25:05 |只看该作者
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积累,也不失为学好语文的一种途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16-1-12 09:00:33 |只看该作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抓住教材不放,认真钻研和吃透教材,搞好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23 21:31 , Processed in 0.0219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