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亮一盏明灯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9 21:39: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亮一盏明灯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镇安乡中心小学  高丽丽

          拿破仑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距,但这种很小的差距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距就是成功与失败。”拿破仑的这句至理名言告诉人们心态是否是积极的,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学生;“解惑”也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学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自然就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也正是结合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和如今社会现状,我国现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是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成为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民主、舒适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我班教室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堪称学校的典范。室内布置更具民主化,个性化,教室的每一处风景:图书角、书法角、作业角、衣物角以及教室后面的展板都是同学们自己的杰作,而且每个季节、每个学期均有变化,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使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有一种家的感觉,天天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幸福的成就感,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也就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了。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进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二、创设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换位思考、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课上课下多用鼓励性、肯定性、赞赏性的语言,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不歧视、不厌恶,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爱”来激发和维护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崇拜老师,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与老师在课堂之外有所交流、接触,学生都会表现的很兴奋,特别是一些在生活中无人体贴和照顾的学生,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爱。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下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从中获得学习的信心,生活的乐趣。比如我班的张剑同学天生的大舌头,起初同学们嘲笑他,为此他从不敢在大家面前大声说话,更不敢读课文。他不愿与人为友,身边的朋友很少,他感到很孤独,很自卑,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在思考: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思前想后,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于是,我主动接近他,与他聊天,对他说:“人有了身体上的缺陷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心灵上的缺陷,你看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他们的身体虽然残疾,但他们的心灵无比健康,正是凭借不服输的心理、顽强的意志,做出了健康人无法完成的事情。你的这点小小的不足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在你的身上还有许多别人没有的优点呢?你看你写的字多漂亮!连老师都羡慕呢!”听了我的话,张剑不好意思地笑了。咬了咬牙说:“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亲切地摸了摸他的头,说:“老师相信你!”此后我又做了其他同学的工作,告诉大家同学之间不要互相嘲笑,应互相帮助才是。果然,以后再也没人嘲笑张剑了,反而帮助他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多了,张剑的脸上有了笑容,并能在课堂上勇敢地举起手读课文了。

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是因为我注重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的结果。也就是说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沙发
发表于 2016-7-4 18:13:16 |只看该作者
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4-29 05:27 , Processed in 0.0288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