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有感-----大连金普新区育才小学刘慧文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8:5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洪恩校长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差异、进行差异教育、尊重情感的教育,释放潜能教育,能够让每个学生走进产生积极情感的校园,使每个孩子都从自然人转化成为社会人。

     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几点感想:

“每个学生” 反映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教育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教育面前每个学生不论家庭出生背景如何,能力高低差异如何,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不能有任何一个学生被放弃,被遗弃,被抛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一个学生,放在一所学校或者真个社会往往显得那么的渺小微不足道,甚至会被忽略其存在,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显眼,不太会被老师或者其他人关注的学生,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却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是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希望与寄托,他们的身上肩负着真个民族兴衰的重任,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每个”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的公平性,师生不仅在人格上平等,而且教学合作过程中的地位上平等。更是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剥夺的平等,无论遗传基因,表现优劣等等。学校和老师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个班主任提出这样的治班理念。“让事事有人做,让人人有事做”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被需要,体会到被存在的价值意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新课改的契机下,改变以往对教师和学生一成不变的单一的评价模式,这样师生才会放下包袱,老师不再为了分数而只把眼光放在少数的苗子生身上而冷落了一大片本来会有所作为的学生。每个学生因为感受到关爱而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那么所有的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就不会有什么遗憾。

“享受”就我的理解而言,就是让所有的学生有一种强烈的精神上、情感上的满足感。能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与喜悦,进而有一种强烈的学习上欲望和主动性。享受是所有人的天性,与生俱来的,由最开始的为了得到一点奖赏,后来为了老师的表扬,再后来为了爸妈的幸福,以及最后的为了自己的前途。所以只有学生真正做到享受学习的过程,才能在课堂内精神饱满,集中注意力,在课外兴趣广泛,阳光向上,这样才能实现“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教育目的。用真正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想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习就成为一种快乐,一种生活生存的需要,一种生存状态,就如同空气。水一样,成为一种终生的行为。

“适合”就是合适,适用,适当的意思,教育存在着共性,普遍性。当然我们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就是要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学生不同,其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都会不同,因此他们的学习习得也必然不尽相同。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准确了解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给他们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发展空间。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就需要教育培育出复合型人才与之相适应。能在清华北大就读的学子当然是家庭的骄傲,国家的栋梁,但是这样的人才毕竟是数量有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能力和素养的人才,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教育成统一模式。正如我们不可能让姚明成为陈景润一样,周杰伦也绝不可能当代鲁迅,只有最适合的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教育,这样学生才会做到视野开阔,特色鲜明。学校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让学生能放心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再就是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与闪光点,并且加以肯定,牡丹花艳丽可是不够芳香,桂花香飘万里可以不够养眼,玫瑰花漂亮有着甜甜的香气却满身是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学生的存在就具有其合理性,独一无二性。同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我校每年都有社会实践日,就是让孩子参与到社会中,体验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体会成功的满足感。

    冯恩洪在谈教育改革时提到“教育改革是匹夫才能干的事”,我认为这是这次讲座我最大的收获。改革就存在风险,并且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风险,是在开拓中进取,还是在墨守常规中安稳度日,我想这种勇气要比任何的教育理论更为重要。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激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于创新工作方法,更好的为基层学校服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7-20 03:02 , Processed in 0.0172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