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建设案例)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6:56: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pyjyj5f16 于 2016-12-12 17:13 编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这样阐述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济南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5)》总体目标的表述。坚持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积极推进课程开发,增加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和学生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探索不同学段课程融合及一体化研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育人效果。

       二、校本课程的建构

       1.学校的育人文化。我能行”是我们的学校精神,它激励着全校师生坚持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奋发图强,锲而不舍。名人文化是我们的育人策略。我们学校有着百余年的建校历史,在逐步发展、壮大中,形成了“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建设围绕“名人文化”,花坛中矗立着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立志名言,教学楼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科教楼张贴着在科技方面有建树的名人名言,显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着影响、教育作用,学生知名人、学名人,并在学习中做名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校园小名人”。

       2.实践与探索。在我们学校工作过20年以上的教师,均记得90年代末我们学校的“星期六艺术学校”。每到星期六,学校几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名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舞蹈、电子琴、手抄报、奥数、英语、乒乓球、书法、绘画等。班级组成人员不限制,连外校的学生都有。办学成果也很显著,各类特长学生层出不穷。那时候,每年六一儿童节,县里来选节目,大部分节目均出自“星期六艺术学校”。

        3.优良的革命传统。实验小学历经三百余年,学校发展的过程曲折,几易校名,几易校址,纵观学校的发展史。学校建立于1904年,是平阴县最早的一所高等小学堂。1938年,日寇占领平阴后,学样停办。但为了宣传和培养抗日力量,平阴县委决定异地办学,于1944年建立了抗日民主高等小学。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平阴县城。1947年内战时又再次迁出,办学条件十分艰苦。1948年革命形势好转后,于11月份再次筹备办起了平阴县第一高小。透过这几个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发展是伴随着抗战的进程发展的,实验小学就印证了这段历史。学校里的老师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困难,靠的就是爱国精神、靠的就是恪尽职守的责任心,我们学校就具有这样优秀的革命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而这,正是“励志教育”所需要培养的。

        因此,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我们学校的实践探索,以及我们学校的优良革命传统,确立我们学校要开发的校本课程为“励志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1.努力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同时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2.努力追求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所可能获得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在这种积极的体验中去发展他们初步的问题探究能力。

        3.努力追求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并逐步发展学生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分享的能力。

        4.努力追求学生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理解社会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四、校本课程的体系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发展、教学风格的多种需要,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机会;更好地满足学校整体发展、凸显特色、弘扬个性的需要,让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本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实现课程的社会职能。

        五、 校本课程的分类

        根据活动内容分为了七大类;

        1.艺术类:钢琴、舞蹈、合唱、剪纸、版画、布贴、葫芦丝、书法、相声与小品、情景剧等。

        2.文学类:科普阅读、古诗诵读、儿童诗创作、书报编辑等。

        3.体育类:少儿武术、小足球、小篮球、乒乓球、田径队、健身操等。

        4.益智类:趣味数学、机器人、3D打印、象棋围棋等。

        5.手工类:科技制作、丝网花、泥塑、串珠、编织等。

        6.生活类:生活用品的使用、简单食物的制作、物品的存放、家务的简单处理、生活中的礼仪等。

        7.主题活动类:升旗仪式、小课题研究、雏鹰假日活动、跳蚤市场、主题班会、节日纪念等。

        六、校本课程的组织

        1.形式。因东关校区平行班级较多,班内学生数额大,所以东关校区以班级课程为主,开发“班级”校本课程;依据学生爱好、特长,少部分学生走班,开发“校级”校本课程。榆山校区直接走班。

        2.时间。活动时间为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为《诵读与书法》,是全校统一的必修课。第二节课和课外活动时间连起来,一二年级为拓展活动,三至六年级为综合实践课。

        七、校本课程的实施

        1.组织老师们学习方案。老师们依据自身特长及爱好申报班级课程或校级课程。任意两位教师自由组合,申请一门想开设的课程,并写出简要的活动内容及所需场地或器材要求,学校研究后给予审批,不合乎要求的重新进行选择。

        2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

       3.学生报名。指的是校级课程的同学。学校在新学年的第二周,将本学年所开设科目及报名要求下发到各个班级,供学生思考选择。班主任对学生不太熟悉的活动项目进行必要的解释,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减少选择的盲目性。

        4.校本课程的学习周期为一学年。

        八、校本课程的考核

        学校在每学期结束时对校本课程进行考核,量化,并把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成绩。初定占教师年度考核成绩的5%。周三学校课程的教学考核内容分为:计划和备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总结四个部分

        1.计划和备课 (20%)每学期开学初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计划中要合理安排每周活动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科学安排,合理配置。并且制定出实用、高效,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每周都要提前备课,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备学生乐学、爱学的艺术特长课程。教案力求简洁扼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任务具体,有开拓性和创新性。

         2.活动过程(30%)教师于开学第一周确定任教课程,学校组织学生集中报名,教师根据课程特色进行选拔,确定学生人数后要建立点名册,实行点名制度。对未按时到本班学习及中途退出的学生,要联系其班主任,弄清原因及去向并做好记录,以免形成安全事故。一个学期本班内的学生人数要保持相对稳定,形成一定规模,以达到最佳活动效果。教师不得无故迟到、旷课、早退;不得串岗,教师有事提前一天请假,学校以便对该班做出妥善安排。活动期间教师要注意强调学生安全,维护学生纪律,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尽量多的学生“走”进自己的班级。教师要善于学习,开拓,创新,努力形成自身的特色,使每个学生每周有收获,每学期有成果,真正学到“一技之长”,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3.展示及评比  (40%)每学期进行两次展示。期中进行阶段展示,期末进行全面展示,展示地点在本活动班级。本学期无特殊情况各班分别独立展示,不再合并展示。要求每个班级平时注意收集、积累、保存活动成果和作品,以达到最佳展示成果。展示要求:作品要真实、丰富、善于创新,真实体现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活动成果,学校组织评委对展示活动进行检查,评比量化,根据量化成绩评选出先进班级,期末进行表彰。

        4.期末总结(10%)每位辅导教师在平时辅导的基础上,注意总结经验和方法,存在的教训和不足,学期末对本学期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交教导处。

        九、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④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⑤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增加学校体育、艺术器材配备,添置寓教于乐的影像资料,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设施,为活动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不断拓展课外文体活动空间。

        3.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学校创造条件,建立相应机制,让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都有参加多渠道、多形式的进修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实际能力。还要建立和完善激发教师不断自我培训、自我学习的激励机制,使培训与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


                                                                                                                                         2016年8月10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21 00:55 , Processed in 0.0205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