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慈悲的手段” —— 观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有感 龙山小学 赵钰莹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21:30: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了一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观看了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受益匪浅。正如万老师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要有慈悲的手段。  刚进入教育岗位时,确实满脑子都是崇高的词:爱、奉献、宽容、理解......这样的理想主义让我连连受挫。我开始认识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只有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战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会有成长。

听了万老师的讲座,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对于各个“兵法”的运用。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刚接手一年级,就听老教师们说着这些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尤其是上课,有些同学在课的后半段要么发呆,要么玩橡皮、铅笔,要么乱动、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说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老师讲,能维持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了解到这些情况,重点就放在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些有效听课时间,更智慧的去分析和琢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而针对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外部奖赏的特点,小印章、小卡片、表扬信等就成了我的“秘密武器”。

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能靠蛮力。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一位好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学习心理学,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让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增强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心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力的目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牢牢把握住并善于利用赏罚这一“武器”。我班学生小陈,学习习惯较差,开始时我经常批评他:“你怎么又不认真听课?”“每次站路队不好好走的都有你。”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效果不大。后来通过老教师的建议,我努力发现这孩子身上的优点。有一次小陈背诗背得很快,我大力表扬他,发给他一张“表扬信”,并告诉他,希望其它方面做得同样好。我惊喜地发现,小陈犯错误的情况越来越少。

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能老生常谈。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的和震撼式的。我们的教育,总的来说比较注重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然而从《班主任兵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万老师在重视“感化式”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常常会运用“震撼式”的教育方法。很多的“问题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在他们的心理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许多和风细雨式的教育对他们收效甚微或几近无效。这时,“震撼式”的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反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人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那些恶习顽疾才可能崩溃,新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建立。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

    教师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思考、反思,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师生间的“斗智斗勇”既富于乐趣,又充满挑战。学生真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群体,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最真实、最近距离地感受到这种蓬勃的生命力,甚至是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今后,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充实自我,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坚固的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5 17:43 , Processed in 0.0166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