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1:2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长期处于滞后地位。农村地区教育的成败,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本文以川北地区一所乡村小学为例,探究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要提高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地区;基础教育

一、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既是农业大国也是教育大国。自教育改革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了文盲;同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也给予更多的重视;对办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然而,就总体而言,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还相当落后,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甚至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农村地区先天条件的不足制约了其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教育水平的薄弱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随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成为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表现在:

(1)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缺乏。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是我国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由于资源的缺乏,一些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受到制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工作环境都得不到保障。同时,农村地区无法享受与教育相关的各项配套设施,无论是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还是体育设施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导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2)农村地区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管理水平低。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对教育的观念都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仍然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都呈现单一化,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甚至一些知识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忽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评估,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对于教育的长远目标缺少规划,对教育过程之中的引导和督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3)师资力量薄弱。第一,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导致教师待遇低,无法吸引教育专业的年经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执教的老师年龄都普遍偏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农村地区还存在着音、体、美等学科专职教师短缺的问题。由于没有授课教师,一些科目直接被剔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第二,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相对于城市来说,在招聘乡村教师的要求上更低,加之教师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不合格并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他们大都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教法比较陈旧。并且学校提供给农村教师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无法了解到最新的教育动向,无法与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因此农村地区的教师往往对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存在认识偏差,也无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

(4)留守儿童比例大,辍学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很难跟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大部分留守在农村地区上学的学生都是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或是因病致贫,经济条件稍好的父母都选择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地方接受教育。加之一些父母本来受教育程度就不高,亲子沟通缺乏使得一些留守儿童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家长和学生心中形成一定的冲击,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缺乏远见,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地区辍学率升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教师的教学方法构成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难以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基础教育

(1)龙王小学简介

     龙王小学是地处川北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该校位于相对较为偏远的山区,学校也坐落于半山腰。该校距离县城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车程且都是山路,现有在校学生45人,由于大部分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并且距离学校距离较远,所有学生都集中在校居住,只有周末回家。他们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由于家中经济贫困且父母外出无法进入更好地学校学习,因此留在乡村学校。学生在校住宿条件比较简陋,只有几张上下铺和一个小的柜子,环境较为潮湿。该学校目前共有教师16人,包括一年前刚到校的几名年轻教师,在年轻教师到来之前,该校学生的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平均年龄大约40岁。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学校环境较为一般,主要建筑包括教学楼、学生和教师宿舍、学生食堂。教室的硬件设施较为简单,只有一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虽然一所乡村小学无法代表我国整个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但似龙王小学一样的小村小学还存在很多,仅该小学所在区就有13所相同类型的小村小学。它的发展状况仍然反映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2)近年来龙王小学发展状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对乡村学校的投入,也更加重视乡村教育。为乡村学校配备了一些电子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等,但由于并没有请专业人员对当地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对于年龄普遍偏大的乡村教师来说这些设备并没有太大用处,大部分被闲置。当地的13所乡村小学组成了一个联盟,这个联盟的主要作用就是资源共享,如图书资源共享等。同时,还为这些学校打造了网络音乐教学平台,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同时。针对留守儿童问题,他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当地的社会服务中心和一些志愿者组织经常到校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暑假还带领学生到市区参加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对策

   以上明确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为了新课程改革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针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关学者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从全新的角度建立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黄立俊,2005);第二,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丰富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王玉兵,2004);第三,重视教师专业培训,提供给教师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黄雪芳,2004);第四,建立完善的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加快考试制度改革(李洪祥2004);第五,加强领导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马云鹏&唐丽芳,2004)。

   综合以上叙述,笔者认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改革问题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同时确保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顺利体系发展。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制。要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脱离出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第二,增加教育投入,重视师资培训。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不仅仅为了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还应该给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城乡沟通,促进城乡教育平等对话。要使农村课程改革真正有所发展,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的独特性,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与城市教育平等的文化特性,同时,农村教育也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

四、总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谓意义重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的一部分,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水平。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因此,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理应受到更多地关注和帮助,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健康良性地发展。换言之,没有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没有整个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育改革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黄立俊.农村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障碍与对策[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5(4)

王玉兵.农村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障碍与对策[J].教育导刊,2004(6)

黄雪芳.农村小学课改的现状及反思[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2)

李洪祥.新课程在农村中、小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4(11)

马云鹏, 唐丽芳.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4(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4 19:47 , Processed in 0.0190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