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张人利《后“茶馆时”教学,一个以学定教的教学》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08:51: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前阵子,听到了有种新型教学叫“后‘茶馆式’”的,心中感觉非常好奇。听这名,只感觉肯定是在一种很轻松地、无拘无束的氛围下,在茶馆里大家就某事高谈阔论。不过真很难想象在课堂上到底怎么开展教学呢?寒假里,我终有机会拜读了本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所著的《后“茶馆式”教学》一书。刚开始读时,我觉得这种后“茶馆式”教学只不过是美其名曰而已,它与之前所谈的某种教学还是说的同样一个理,心中便有了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但随之深入细看,发觉后“茶馆式”教学有着其独特魅力。我花了整整10天,将整本书“消化”了。

本书中,张校长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后“茶馆式”教学的内涵及其精髓,并以各种教学例子来证明和阐述,非常令人记忆深刻——

后“茶馆”式教学内涵十分丰富,强调了学生先学,反对老师讲得太多,指明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的“潜意识”暴露,是议论,是学生自我的建构。

读完,我深觉惭愧,发现自己的实际教学离这些理念甚远。

1、比如课堂上,我还是不放心学生,自己讲得太多——即便有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节,但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很单一,我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

2、课堂上,学生的“潜意识”暴露还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回忆平时的教学中,我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而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如何思考的。

3、设计的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有时候也表现出其盲目性。为什么我要提这个问题?提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不到我预设的答案时我会很着急地“引导”,有时学生虽然最终回答正确了,但不难看出这在无形中也把他们的思维给“框死”住了。

4、我对于班中学生间的差异性颇觉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一些练习和课后补缺补差外别无他法。

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平时教学过程,找到了自己教学的瓶颈。我就在想:我也应该放开自己的手脚了:让课堂成为“茶馆”,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活跃、和谐的气氛;尝试让自己也变成一名“茶客”,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使学生不再只是默默无闻地聆听者……

我觉得,后“茶馆式”教学还是很适合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尤其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三至五年级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英语单词基础,课本上也出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读、练、议、讲、做”中自觉、快乐、轻松地学习,要特别关注那些自己没有学会的学生,用大量时间来暴露学生的“潜意识”、相异构想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

例如,我们三年级英语(牛津上海版)第二学期教材中有一篇《The ant and thegrasshopper》的课文,讲述了一只蚂蚁和一只蚱蜢之间的故事:当春夏季来临,蚂蚁勤奋地劳动,而蚱蜢睡觉;秋天到了,蚂蚁还是工作,蚱蜢玩疯了;到了冬天,蚂蚁在自己建造的巢穴中舒服地享受,而蚱蜢无家可归……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喜欢故事中的哪只昆虫及其喜爱的原因,接着引入两只昆虫的截然不同的表现,在最后让学生尝试编编故事的结果,必然会让学生的思维撞出激烈的火花来!在意犹未尽之时,让学生们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必然会使该故事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本学期我将第一次执教三年级的这本新教材。该教材我也粗略地翻阅了一遍,类似《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文的还有多篇,我觉得能够尝试!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前进。时代在召唤着我们传承后“茶馆式”教学的精髓,使优秀的教学财富发挥出顽强的生命力。关注学生今天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让我们用教学的智慧来建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启迪学生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望,让教育来造福我们的孩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6 19:51 , Processed in 0.0161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