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返回首页

朴素的时间 简单的快乐 http://shequ.jspxedu.cn/?105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氮的循环》说课稿

热度 2已有 649 次阅读2011-12-31 09:10 |个人分类:说课| 说课稿

 

 

《氮的循环》说课稿

弘德中学  刘春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氮的循环》一节,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习了《走进化学学科》和《元素与物质世界》两章内容,学生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并理解了“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了解了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基本理论。第3章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线索,渗透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并对前面所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节重点介绍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使他们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使学生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并且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氮的固定、氮的固定主要有哪些形式;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了解硝酸的氧化性。③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以及氨的还原性,如氨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如何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处理方式:

本节教材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点是氮气、氮的氧化物、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难点是硝酸的氧化性;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联系实际、实验探究等方式,运用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观察思考、概括总结和巩固提高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策略1. 教学手段:导学案、实验探究、观察思考等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即每课时制作导学案,导学案包括三部分:课前预习部分,课堂探究及随堂练习部分和课后巩固提高部分(即作业)。每一部分内容精益求精(杜绝繁杂),保证学生有轻松学习的乐趣。同时设计探究实验---氨的喷泉实验、观察思考---氮的氧化物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视频)结合PPT课件进行教学。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结合教材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所学知识,采用“实验导学教学”模式。即:联系实际或演示实验—→分析诱导—→小结发散—→反馈练习。通过视频资料或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推理,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炼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分析推理—→得出结论—→运用结论再进行推理—→掌握更多的知识。

3. 学习方法:

①自学。充分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如在自学部分设置填空题,通过学生自学、填空,能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通过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共划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氮的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氨和铵盐的性质;第三课时介绍硝酸的性质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教学中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完成。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完善导学案的前两部分内容)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通过学生观看关于闪电的视频,引入氮的循环。展示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过程的图片,并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自学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填写导学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总结归纳。设计本栏目的意图是借助氮的循环让氮的化合物与学生一一见面。

并提出“雷雨肥庄稼”的说法,让学生通过下面的学习寻找答案。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在学生了解氮循环的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氮循环当中的重要物质。

 

1.氮气

    学生结合对空气的认识、初中所学知识和对教材的预习,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三方面分别介绍氮气。

对氮气化学性质进行总结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氮气可能有哪些性质?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氮气中氮为0价而氮元素还有-3价及其它几种正价,说明氮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引出氮气和氧气、氢气的反应,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两个反应的条件为何如此苛刻?从而引出氮气的结构(NN),可以简单介绍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本思想。

N2+3H2 2NH3          N2+O2  2NO

对于氮的固定以及分类,学生在导学案中预习部分可以通过自学课本自主完成,课堂上通过导学案中【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NONO2的学习,通过实验来完成的。(请两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大家演示实验)因为这两种化合物都有毒(不方便设计探究实验),所以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造,借助一个注射器,先收集半管NO,让学生观察颜色,紧接着吸入氧气,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吸入水振荡。这个实验中颜色变化明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出两种氧化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进行归纳总结。

N2+O2  2NO (有毒、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NO+O2  == 2NO2   (有毒、红棕色气体、能与水反应)

3NO2+H2O == 2HNO3+NO

本节课开始时提到的关于雷雨肥庄稼的科学道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加以解释了,锻炼了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出氮的氧化物引起的几种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小结】根据板书内容归纳总结,突出重点

【课堂检测】完成学案上随堂练习的3个小题和课后习题1、(2)和(4

【布置作业】导学案上【课后巩固提高】部分

2   氮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1.氮气

N2+3H2 2NH3          N2+O2  2NO

   氮的固定: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N2+O2  2NO

(有毒、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NO+O2  == 2NO2  

(有毒、红棕色气体、能与水反应)

3NO2+H2O == 2HNO3+NO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用实验导入

3.氨与铵盐

1)氨气的性质

对于氨的学习,充分挖掘课本上观察思考这个栏目,

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通过演示实验1喷泉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课本上的问题1,归纳出氨的物理性质,分析总结出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 + H2O NH3·H2O (可逆反应)

NH3·H2O NH4++ OH- (可逆过程)

: NH3 + H2O NH3·H2O  NH4++ OH-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

通过实验2氨和氯化氢的反应-“空瓶生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课本上的问题2,归纳总结出氨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紧接着提出是否可以将盐酸替换成硝酸、硫酸,通过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提升学生的认识,反应的本质是氨气和氢离子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   (有白烟,可用于氨气的检验)

NH3 + HNO3 = NH4NO3      (有白烟,可用于氨气的检验)

2NH3 + H2SO4 = (NH4)2SO4(因此不宜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实质是:NH3 + H+  = NH4+

③氨的催化氧化

引导学生思考课本上的问题3,从化合价的角度,引出氨的催化氧化。

4 NH3 + 5O2    4NO + 6H2O

[过渡]由于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因此常将氨制成各种固态的铵盐加以使用,如何科学的使用铵态氮肥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铵态氮肥的主要成分——铵盐的主要性质。

2)铵盐

对于铵盐的教学,也是充分挖掘课本上的观察思考,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铵盐的性质。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

通过实验1加热氯化铵和实验2加热碳酸氢铵,让学生归纳出铵盐的不稳定性;

NH4Cl  NH3  +HCl↑

                 NH4HCO3 NH3 +CO2 +H2O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演示实验3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让学生归纳出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方程式,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OH-  NH3 +H2O(可用于检验铵盐)

                     NH4++OH-= NH3·H2O

归纳出铵盐和碱反应的实质,从而引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介绍实验装置。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2NH4Cl+Ca(OH)2 2 NH3 +CaCl2+2H2O

发生装置 干燥剂 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 尾气处理

探究下列问题。

氨气能否用浓硫酸干燥?

能否使用其它的铵盐来代替,如NH4HCO3NH4NO3

使用碱石灰来代替消石灰的优点是什么?

用水吸收氨气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学生对铵盐的性质了解的基础上,将问题回归到生活上,我们应当如何合理的储存和使用铵态氮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时通过演示实验,设置必要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然后由学生讨论、归纳出氨与铵盐的性质,从而水到渠成的突破重点。

课堂小结】由学生整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课堂检测】课后习题1、(1)(3);34

课外作业】导学案【课后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2  氮的循环

 

3.氨与铵盐

1)氨气的性质

①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 + H2O NH3·H2O  NH4++ OH-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 + H+  = NH4+

氨的催化氧化

4 NH3 + 5O2    4NO + 6H2O

 

2)铵盐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NH4++OH-  NH3 +H2O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Ca(OH)2 2 NH3 +CaCl2+2H2O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21 23:21 , Processed in 0.0118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