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返回首页

sdhdzx207的个人空间 http://shequ.jspxedu.cn/?105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已有 353 次阅读2012-2-20 10:12 | 世界

知识清单

重点一  运用浓缩法把握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这不仅驳斥了物种不变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上帝创造生物的荒谬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上述内容可以浓缩成下图:

图片

    重点二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总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重点三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是指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反作用不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重点四  全面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全面深入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从客观实际着眼,使主观符合客观;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并对物质产生反作用,说明只有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才能产生正确的意识,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可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客观实际的全面性、变动性、整体性。

坚持从全面的、整体的客观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认识到客观实际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即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如果只以个别事实或某一方面为出发点去判断、去行动,即使个别事实或这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那也不是真正地从实际出发。

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客观事实是变化发展的,从实际出发, 绝不是从不变的因素出发。它要求我们看到各种因素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只有从复杂的、变化着的实际出发, 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才能正确发挥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指导作用,从而取得改造世界的成功。

2.全面理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们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就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就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说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理想状态的话,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则是人类认识追求的较高境界。

(1)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这样主观才能符合客观。

(2)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同变化了的实际相结合,即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符合客观。

(3)主观认识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正确反映客观,这叫做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重点五  巧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

正确理解

典型误区及简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误区: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简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根本途径,来源与途径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来源是从认识产生的基础、根源角度讲的,来源或源泉是唯一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是学习、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误区: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简析:随着实践的变化,认识也不断变化,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简析:本观点混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我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误区: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简析: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科学理论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

 

误区: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不会产生影响。

简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对人们的实践产生消极影响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误区:科学理论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

简析:科学理论虽然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但仍属于主观认识范畴。而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点六  运用概念分析法把握真理的特点

    1.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特点

真理具有客观性。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考通关

1.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完成了5 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和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5 188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

    B.改变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4 11:24 , Processed in 0.0103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