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搜索

tag 标签: 全世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柴静----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热度 1 名师3c67 2015-3-2 10:55
柴静: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所以这次我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份,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通过科学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可以回答“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我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发生过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洛杉矶,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象解振华主任所说,人类的教训和经验放在那里,证明污染可以解决,而且不必那么久,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逼,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的创造者是抓住先机的人。   人民网记者:那你觉得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柴静:我自己并不想鼓动号召他人必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那有一种强迫性。小时候有一次,我把肥皂水倒在了树根上,我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拿小铲子把肥皂水铲起来,埋在了别处——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我自己曾经对雾霾无知无觉,现在我对空气有我的爱惜,所以我去找适合我的方式,比如尽量不开车,比如参与公众参与立法研讨会,与扬尘的工地交涉,打环保举报电话12369,要求餐馆安装上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要求加油站维修油气回收装置。我把这些也呈现出来,这些只是能做的一小部分事情。我相信,别人心底有自己的爱惜,有适合自己的实践。   
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视频: 一部获得了全世界102个奖项的动画短片
热度 1 sdhdzx54 2012-3-2 07:51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MyMjQ1NDQw/v.swf
33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经典案例故事 列文虎克一生磨一镜
热度 1 sdhdzx41 2012-2-21 08:38
在荷兰东部的德尔福特,有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六十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人又太年轻,他需要打发时间。于是,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 60 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当时最高明的工匠磨出的都要高。 借着自己研磨的镜片,他观察过雨水、污水、血液、辣椒水、腐败物、酒、黄油、头发、精液、肌肉和牙垢,终于,他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他后来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 200 多封附有图画的信里,人们可以断定他是全世界第一个观察到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还第一次描绘了细菌的运动。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巴黎科学院院士,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 91 岁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片玻璃镜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在细节里看到了成功,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这就是微生物学开山鼻祖的成功秘诀。 一生磨一镜,人生由此而辉煌。 【心灵感悟】锲而不舍可以走向成功 列文虎克学历低微,身份卑微,经历平淡,但是最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其成功的奥秘所在,就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 列文虎克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荀子曰:“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有点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怎么办? 有一年, 40 来岁的米?乔伊遭遇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从此一家 6 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外出打工挣钱维持,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了找到工作,米?乔伊一边外出打工,一边到处求职,但所到之处都以年龄大或者没空缺而将其拒之门外。但是,他没有灰心。他看中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于是便向公司老板寄去了一封求职信,只简短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份工作。”这家名为底特律建筑公司的老板麦?约翰让手下人写信告诉他“公司没有空缺。”但是他还是不死心,又给老板写了第二封求职信,只是在底一封信的基础上多加了个“请”字:“请,请给我一份工作。”此后,他每天给公司写一封或几封求职信,都是多加一个“请”字。 3 年间,他一共写了 2500 封信。老板见到第 2500 封信时,再也沉不住气了,亲笔给他回信:“请即刻到公司面试。”面试后,老板告诉他,公司里最适合他的工作就是处理邮件,因为他最有写信的耐心。 与其说是 2500 封求职信,不如说是他的坚持和锲而不舍让乔伊找到了工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理想,但是实现理想的道路确是漫长的,有的人中途就停下来了,有的人却走到了终点,获得了成功。 莎士比亚年轻时曾是剧院的看门人,而且一看就是十年。利用这个机会,莎士比亚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认真观察各色人等的“表演”,深入思考社会问题,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一次,因一个主要演员生病,急需有人顶替。剧院老板让莎士比亚试试,结果博得众人喝彩。不久,老板问莎士比亚,能否把一位作家写了一半的剧本完成,他果断地接了下来,又是大获成功。老板向他约稿了,每写一个剧本,老板就将剧院的股份分给他一份。结果,没过几年,剧院就变成莎士比亚的了。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莎士比亚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寂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让成功的机会溜走。莎士比亚的厚积而薄发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锲而不舍,就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见许多人埋首于求这求那,总以为拥有得越多越好,总以为灯越红酒越绿越惬意。他们把追求物欲当作最大的满足,把安逸当作最大的幸福。他们在躁动不安中,忘却了远大的理想,忘却了心中的目标。守不住自己是人生的悲剧,更是青春的悲歌。不经意地,我们就失落了一颗平常心。丢失了锲而不舍的意志。 既然执著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营养,我们为何不去守住那份执著?
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如此之中国
sdhdzx65 2012-2-14 10:5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保护侨胞利益和安全的,执政者首次海外用兵,但恰恰是“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但他们顶住各方压力,不顾忌苏俄日本的严重威胁和警告。1919年,段祺瑞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派干将徐树铮誓师,武力收复蒙古。一个月后外蒙全境回归。全世界对中国赞叹不已!
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6-2 05:02 , Processed in 0.0095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