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搜索

tag 标签: 青少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青少年必看的几本书是什么
xm54144 2016-1-21 19:16
《平凡的世界》 《心灵鸡汤系列》 《人性优点》 《人性弱点》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狼图腾》 《羊脂球》
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睡眠障碍"缠上"青少年 失眠或形成于少年
sdhdzx176 2012-3-23 16:17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如今睡眠障碍不仅困扰成年人,儿童、青少年的各种睡眠障碍发生率持续上升。
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两会谈教育
热度 2 sdhdzx209 2012-3-7 08:16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党员、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我们对这种培训班也不要盲目追随,也不要放大它的效应。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投入多少就能够产出多少的,这一点要正视。比如我们学校,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我肯定要开办家长学校,想让孩子天天向上,家长要好好学习,要转变家长的育人理念,要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刚才谈到了学习国外好的教育经验,很多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去,我去英国、德国也考察了几所学校。他们问我以什么目的去看,我没有任何目的,我就是去学习、去感受,回来以后我就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哪儿不够呢?那个校长办公室里面满满地贴着每个学生的信息情况,我随意指了一个,他说这个孩子吃哪样菜是过敏的。他走出来遇见另外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耳朵失聪的,他上课和这个孩子交流就必须佩带一个辅助设备。这一点我感觉到我做得不够。我回来之后要把这个想法跟我的家长和老师们都说,我们应该如何关心孩子。我们校园也是一样,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关心老师。这样乐融融的,像家园一样的学校就足够了。所以不要去追求一定要怎么样,我们的孩子苦,苦在哪儿?就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赶着他、追着他,在跑,从小学跑到初中,初中跑到高中。正因为这样,所以跑到大学之后,早就想跑到大学了,跑到大学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造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由于现在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希望自己的孩子普遍接受比较好的教育的需求,因此我对现在许多家长安排学生围绕小升初不断给他加压,参加各类培训,花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这个情况我确实理解。这个问题的解决,长远来讲,理念、制度安排上,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最重要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学生,真正让家庭相信这一点,我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问题是现阶段,我们只能采用一个行政的方式,这可能也是矫枉过正,严禁各种各样的小升初考试。如果说大家都认同了以后,校外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也就没有那么多市场了。但是这一点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我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电话,家长电话是希望我们管管,最好其他的孩子都不要去补习,我的孩子再看要不要补习。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的根本扭转可能会延长。所以希望社会和学校和家庭,当然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共同努力,彻底扭转,真正给青少年有一个愉快的,能够激发起他兴趣的,同时有了兴趣以后,他自愿去刻苦学习的一个成长过程。
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光纤之父:别让青少年被作业考试“框死”
sdhdzx180 2012-3-2 06:23
◆武汉精神代言人进校园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给子女带来好习惯。家庭对子女有深刻的影响。   ●单纯依靠大学,水平不会高。我每天学习,几十年下来水平就很高了。   ●条件差,不要紧,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使领导相信会成功,便会得到支持。   ●创新不一定要有很高深的知识,但要有创见。   ●在平凡的事物中,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创新。   ●让儿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专业比名牌学校更重要。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 通讯员陈汉彪 王潇潇 林楠)“一旦迷恋,便废寝忘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发烧友’适合搞创新!”2月28日,武汉精神代言人进高校活动走进华中科技大学 (微博) ,热情的学子打出“武汉精神进校园,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条幅,欢迎市政府参事、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   “我的童年,有些你们参考不了。”80岁的赵梓森,精神矍铄,一上台就把现场的“90后”大学生逗笑了。   他说,自己7个月大就生了出来,属于早产。出生时,头发也没有,身体很小,差点活不成。初中时,暑假一天到晚踢足球的爱好,让他身体变好了。   回忆这段经历时,旁边大屏幕的PPT上,插入了一段少年踢足球的动画画面。得知这是赵老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少学生赞叹他“真潮”。   赵梓森最初读的是浙江大学 (微博) 农业化学专业。因不感兴趣,他退学后重考,选择了电信专业。他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谈事业】   为做实验,曾中毒   赵梓森大学毕业后来到武汉,从1954年起一直在汉工作。   工作后他发现,大学没学到什么。于是,每天坚持自学,“3年自学水平达到了研究生”。   1966年,当高锟提出“玻璃丝可通信”时,大多数人不信。赵梓森却意识到:光纤通信可能会引发一场通信技术的革命。2009年,高锟获得诺贝尔奖。   1976年,赵梓森和同事们拉制出我国第一根光纤样品,这也为他后来赢得了中国“光纤之父”的称谓。他回忆,为做实验而中毒被送到医院抢救,遭遇多次氢气爆炸。   令赵梓森自豪的是:我国通信网中,每8到9公里光缆中就有1公里出自武汉邮科院,该院研发的通信基础元器件国际市场排名第5位。    【话创新】   “发烧友”,适合搞创新   “你们是年轻人,希望你们能创新。”他说,要成为创新人才,要有创新的性格和创新的思维。“发烧友”适合搞创新,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个人看法,有时还需要奇思异想。赵梓森回忆,自己最初捣鼓光纤时,就有人讥讽他是“异想天开”。   给钱包装上GPS,给鞋子装上发电装备,把沙发做成地毯……这位“潮老头”展示的身边创新案例,让大学生很意外,也很兴奋。“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年,你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说,创新精神应主要在儿童时代培养,但现在的青少年被作业和考试“框死了”。    【链接】   “进校园”活动与高端讲座联姻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领衔主讲的武汉精神代言人进高校讲座,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第158期“科学精神与实践”系列讲座。这是武汉精神代言人进校园启动以来,首次与高端讲座“联姻”。    遭遇犀利提问:   本科生如何具体创新   “您刚才谈到的创新太‘空’了。对我们本科生而言,能否具体点?”互动环节,赵梓森院士遭遇一名男生“犀利”提问。   这位男生提问没用话筒,以至于他问完了,赵老没听到。听清楚问题后,他答复:本科生虽然被天天上课给“框”住了,但可以带着求知、寻找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甚至怀疑。为什么会是这样?可不可能是那样?老师讲的是否有道理?用这种方式学习,相信能培养出创新的能力。   有学生对光纤通信未来的发展比较感兴趣,提问:经历泡沫之后,是否会遭遇瓶颈?赵梓森认为,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面临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中国很多农村还没有光纤,市场很大。光纤到户也有很大的市场。将来家家户户要看高清电视,会推动光纤到户的发展,目前光纤到户产生的费用还比较高。
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15 03:15 , Processed in 0.0194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