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搜索

tag 标签: 扫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老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sdhdzx180 2012-4-2 09: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青岛是一个移民城市,清明节含有多地风俗,带有独特的地域性和群众性特点,其中不乏蕴含着移民文化和繁杂的思想。本文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追寻一下老青岛的清明节习俗。   寒食赐火与扫墓   在老青岛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旧时青岛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老青岛时期,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关于黑龙的传说   随着1891年青岛开埠,包括招远、栖霞等胶东一带的农村人纷纷来到青岛做生意或打零工,一些胶东的风俗习惯也融入到青岛。旧时的青岛农村一带,清明前后也有赶山会搭台唱戏,祭奠秃尾巴老李,保风调雨顺又是一项民俗。   传说黑龙江的黑龙祖籍是山东,姓李,父亲是一个木匠。黑龙出生时大雨倾盆电闪雷鸣,在一声炸雷声中降生并随着一道刺耳的闪电冲上天空。时隔数月后,一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黑龙回家吃奶。可怜的母亲被他的长像吓呆了,当场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父亲一看这形似龙的怪物头在其妻怀中吃奶,尾巴翘在梁上就抄起手中的锛一下砍下他的尾巴,黑龙痛极了抓起他的父亲抛弃到渤海。因缺了尾巴敌不过白龙,后来在闯关东的山东老乡帮助下,战胜了白龙占居了黑龙江。此后黑龙为纪念他的母亲就筑坟修庙(黑龙无他父亲的坟庙就是这个由来)。从此以后,每年清明,黑龙就从黑龙江返乡为母亲上坟,来时由西北方向,总是劈雷火闪还带冰雹,秃尾巴老李就这样得名。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青岛的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清明我们一同拒绝“代扫墓”!
热度 2 sdhdzx207 2012-4-2 06:5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一首《清明》抒发出了多少赤子之心,同样也营造出了清明的肃穆的节日氛围。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从而表达对逝者的一种哀思。 传统的扫墓活动,都是亲属们,准备好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焚化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绿的柳枝,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更多的是生者与死者的一种精神沟通。 扫墓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其实在佛法中,人死后有三种说法: 一说人死灵魂灭,重入六道轮回。这一世的灵魂和肉体都是轮回中的历程而已。 一说人死灵魂不灭,灵魂得到了升华,成为了大家所向往的神灵,这跟道教所说中的羽化而登仙颇为相近。 一说人死之后某种特殊的原因,灵魂不愿意走六道轮回,往生之路,而沦落成了孤魂野鬼。 按照万物常规来看待,死后多半会走轮回路线,也就是灵魂已灭,这世的亲人,或许早已轮回成了陌生人或者六道万物了。 从佛法中,我们也可以获悉到,清明扫墓寄托哀思的活动,是民间自发的传统节日,经历千年演变而来,轻活动,重本质,更多的是一种自己内心情感的释放。 而最近,却派生出了清明代扫墓这个行业,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当然,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是市场经济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反思一下,对祖先的哀思和祭奠,真的就可以用一场滑稽的表演代替吗?远在他乡的游子,如果真是的因为各种原因清明节无法亲到祖先的墓前扫墓,相信即使祖先的灵魂未灭,也能够体谅社会生存的不易,依然会保佑你们。而弄虚作假,用金钱买人代为扫墓,只能让扫墓这种庄重的仪式,沾染上金钱的恶俗和铜臭味,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不是糊弄鬼吗! 在市场经济下,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交易的,但是这种民俗文化的功利化,应该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代理扫墓的盛行,更应该是看做金钱文化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侵袭,在全民道德观念日益下降的今日,传统的情感底线也在逐渐的被侵蚀殆尽,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这就是血淋淋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不能忽视的文化异变,为了保留我们民族日渐遗忘的传统美德,今年清明,请拒绝代扫墓好吗?!
14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5-21 03:01 , Processed in 0.00906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