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课程开发与设置方案 2016.9 社团课程是学校总课程计划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团(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学校特色化建设中的作用了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孔村小学是一所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新标准建设的学校,近年来学校整体师资配备水平有较大提升,学生班额符合上级规定,为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学生活泼健康、主动全面发展,学校特制定社团课程开发与设置方案。 一、目标任务 鉴于小学课程资源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根据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要求,学校在开设国家、整合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设计,开设学校课程。为此学校开设社团课程。我校社团(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周边环境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们各自学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潜在发展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发理念 1、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社团课程的需要评估,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定为我校社团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2、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因此,我们的社团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张扬学生知识学习中的个性化,使之成为自我知识系统的构建者。 3、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最广阔的天地,社团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向科学完整。 三、内容设置 根据学生需求,结合教师和学生家长个性特长,共分成了五大类,一是手工类:科技制作、丝网花、泥塑、串珠、编织等;二是艺术类:葫芦丝、钢琴、舞蹈、合唱、剪纸、版画、布贴、书法等;三是文学类:科普阅读、古诗诵读、儿童诗创作、书报编辑等;四是体育类:独轮车、少儿武术、小足球、小篮球、乒乓球等;五是益知类:趣味数学、电脑制作、象棋、围棋、五子棋等。其他类 每周三下午第二、三节为集中学习时间。每学期第二周开始实施,学期结束前进行展示、总结。 四、实施步骤 (一)各社团辅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和预期目标。 (二)确定主题:各年级社团辅导教师(全体任课教师)制订出个人开设的社团主题,并认真填写报名表(见附件)。 制定社团开设(培养)目标、 (三)进行招生、组建组织机构、培训(让学生了解活动计划、掌握必要的技术)。 (四)按计划实施。 (五)收集、整理原始资料(文字、图片、录象)。 (六)收集学生收获和老师、家长对孩子参加活动的评价、感言。 (七)将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展示。 四、组织管理 根据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考核选拔分成临时班级,分为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点”即校级社团,有葫芦丝班,舞蹈班、国画班、书法班、合唱团、儿童画班等活动小组,教师由音体美教师或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可谓社团活动中的“提高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全校范围内自由选项报名。在学生报名后,学校进行一次各活动班级的一次小型竞赛,经过测试筛选出的学生,结合实际,有计划的进行学习提高;第二个层次为“面”,其他学生则参加本年级组织的文学社、诗文诵读、棋类、刺绣等活动小组,是活动中的“普及”班。半学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和学习情况,自由更换项目实行“走班”。“普及”班水平提高在经过测试选评后可以参加“提高”班,反之,在“提高”班经半学期测试不合格,则可以进入“普及”班。不受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限制。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在每学期期末,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并形成对课程实施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入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考核结果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六、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纳入日程。建立综合实践课程研究与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靠上抓,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教师撰写的社团课程计划要经学校领导小组审议后方可执行。二是每学期举行1-2次社团课程开发与实施研讨交流会。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 3、人员队伍保障。一是教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二是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4、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满足综合实践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七、领导小组(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