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造就人类灵魂的一类艺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能使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对实施教育者来说,教育是讲究艺术性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孩子的心灵,以学生为本,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爱生,努力营造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心灵桥梁。心灵与心灵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的差距,而在人格和尊严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获得同样的尊重。 一、教师是什么? 古往今来,教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称号。教师是“人师”,是教育人的人,是培养接班人的人。任何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任何阶级的接班人都离不开教师的培育。人们所以尊师,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大历史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桥梁。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着和建设者,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昌盛紧密相连,历来,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广泛称颂为美德。而这种美德作为一个优秀传统在历代教育家身上得到发扬光大。 二、学生是什么? 我看到过这么一篇文章:“失败的教育”由此,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学生是什么? 学生当然是受教育者,是接受老师管理和训练的对象,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种必然的逻辑,我要求你,你必须按我的要求去做,我是手持利剪的园丁;你是接受剪裁的花草;我是手持装满知识的“茶壶”你是接受我灌输的“茶杯”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的一切一切----包括灵魂等都必须接受我的雕塑……。 表面看来,这好像没什么不对,作为一个高级生命来到这个充满规则的世界上,的确必须接受人类文明的熏陶和培养,才能生存下去,发展开来,作为学生,如果你不能适应这种剪裁你的茶杯肚腹很小抑或你的毛坯不堪塑造,你就可能要接受惩罚,这种惩罚既有学校现行的某些规章做保障,又有传统的文化观念做土壤----“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既是师父 ,一切都是为了你着想,惩罚你有何妨---连一些家长都这样认可这种惩罚,“老师你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是,我们在这种当然的逻辑面前却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师与生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其次,才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站在这样一种视角上,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仅仅是任我们剪裁的花草;不仅仅是任我们灌输知识的容器;不仅仅是被我们雕塑心灵和肉体的生命毛坯。他们还有这千差万别,个性的成长中的生命幼苗还是有着敏感而脆弱心灵的独立生命个性,面对这些特别容易受伤害的心灵,园丁的利剪稍有偏差,就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以弥合的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