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的爱 ——就让我来爱你《教育案例》 济南市平阴县龙山小学 郑雯雯 案例背景: 小想,曾经是一位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爱说爱笑的小女孩,而且学习成绩优异,但自从她的父亲因地沟油事情被抓入狱后,她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教室内外再也听不到她开心的笑声,经常看见她一个人坐在位上发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作为班主任老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该用怎样的恰当方式才能使她恢复成昨日的女孩?终于,机会来了…… 案例过程: 一个课间,我照例到班级巡视,一眼就看见小想低着头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我走到她的身边竟丝毫没有察觉。我怕惊吓到她,轻声地问道:“看什么呢?这么认真?”她一听是老师的声音,也着实打了一个激灵,想掩藏自己的行为看也来不及了,只能怯怯地把手中的东西递给了我。让我出乎意料地是,她递给我的竟然是手机,学校是严禁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的。我想知道她在用手机做什么,是聊天、打电话、还是发短信?她的回答也完全出乎我的猜想,“老师,我看微信呢。”“微信?”“嗯,我在微信上学怎样扎头发。”有益的微信号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帮助,但听她说所看的内容,我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她开始关注自己的梳妆打扮了,这将对她的学习是一个严重的冲击,家庭疏于管理使得她和手机成了最亲密的朋友。我在思考着对她合适的教育策略。我想,既然她爱看微信,我何不利用这一平台对她进行引导呢?我在观察她的情绪,她低着头,不敢看我,她心里非常清楚带手机到学校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她在等着老师后果严重的处罚方式。我捕捉到这一点后,语气温和地对她说:“今天带手机这件事,老师决定不追究你。”听到这儿,她诧异地抬起头看着我,“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你能答应吗?”她说:“老师,什么条件?”我说:“我能把你的号码加到我的微信里吗?”她疑惑地点点头,我向她解释:“如果老师看到比较好的文章,我会分享给你,如果你思想上有什么解不开的,也可以向老师倾诉。但是今后不能再把手机带到学校了,而且看手机应该有固定的时间,每周的周六、日,完成作业之后,怎么样?”她点了点头。 这个约定之后,根据她的家庭现状和她目前的思想状态,我留意着微信上的内容。 第一次,我看到了图文并茂的一篇文章——《人为什么要努力》,我给她发了过去,她看完后给我回复了如下内容:老师,“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的道理我懂,但是我们家现在已不是一个完整的家了,我再也体会不到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了,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我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第二次,我又利用一组图片,那是大千世界中唯美的各种各样的花的图片,每一幅图片不仅呈现出每种花的风姿,更显示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看后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能让人激情澎湃,心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把这些图片给她发了过去,她看后给我的留言是:老师,这些花太美了,我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多美丽的花儿,看着它们蓬蓬勃勃的长势,我真羡慕它们旺盛的生命力。 看到她的这段留言,我知道小想那暗淡的心灵渐渐透出了微光。于是,我继续在微信上寻找适合引导她的文章或图片。 第三次,我在“悦读”中发现了《别在最需要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这篇文章,我想小想看到后会有所启发的,于是,我又把文章传给了她。开始两天没有反应,我耐心等待着,到了第四天,她给我回复了:老师,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着您发给我的文章中的这几句话:“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奋斗的勇气。”“请不要在最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能够走过,……”“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的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老师,我这个年龄应该算是需要吃苦的年龄吧,但我最近都在干些什么?我现在终于理解妈妈看到我学习放松,但又不便深管,只能在深夜悄悄抹眼泪的情景了。老师,我太脆弱了……。这个留言之后,我发现小想学习比以前用功多了。 第四次,我又把武志红的一篇文章——《悲伤时完结悲剧的力量》发给了她,她看后向我掏出了肺腑之言:文章中的女孩与我有着差不多的经历,但她比我可怜多了,爱她的人离开她的身边都太早了,我的爸爸虽然暂时离开了我,但我还有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对我的疼爱,还有老师、同学对我的关心。老师,我现在想通了,我不应该再这样消沉下去了,我要找回原来的我,老师,谢谢您的良苦用心。 这次留言之后,我发现小想真的变了:学习劲头足了,成绩迅速地回升上来,灿烂的笑容又重新展现在她青春的面庞上。 在这之后,我一直没有中断与她在微信上的互动,她也曾把她在微信上发现的一些好文章分享给我,并且不时地进行思想的交流和对生活的感悟。 案例分析与反思: 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当中的多数孩子经受不住家庭的突然变故,导致思想性格发生了急速扭曲,有的甚至患上了抑郁症、自闭症等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当然学习成绩也非常令人担忧。对于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老师除了关心、照顾、理解,要想使他们彻底地从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还需要老师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致其知”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益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在上述案例中,对于这样特殊家庭背景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两句开导消除不了孩子内心父爱减少的痛苦,如果喋喋不休地讲道理,恐怕更会增加她的烦躁与厌恶,所以老师只能春风化雨,借助微信上的图片、文章,让她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学生是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的教育促使她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促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马克思哲学也告诉我们:内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生一旦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她就一定会发生变化,案例中小想的几次回复留言清晰地反映了她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正是她“自致其知”的鲜明例证。 二、善用教育机智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上述案例中小想看手机被老师发现,她知道违反了学校纪律,老师肯定会严厉批评,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竟然说不追究,这让学生大感意外,防御心态放松了,老师就容易与之沟通,接下来老师提出的条件她也会欣然答应,这样就为此后微信上的互动,情感的触动,思想的觉悟做好了铺垫。由此,我想到了微信上的一篇文章——《儿子,你给我考个零分》。这是刘墉的儿子刘轩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一段经历:刘轩到中学后由于贪玩、厌学、爱做白日梦,成绩总停留在C等,于是父亲开始找他谈话,刘轩说羡慕世界顶级赛车手舒马赫,他的学习成绩也曾糟糕,还考过零分。于是父亲抓住这句话,让他考试也考零分,如果能做到,以后的学业一切自便,父亲绝不干涉,并击掌为盟。之后刘轩为了考零分,努力地学习,因为不知道试题的正确答案,就可能在考试中选择错误,也就得不了零分。一年过后,刘轩终于拿到了第一个零分,因为试卷上所有的题目他都会做。这时,他的父亲亲自下厨做了一桌菜,端起酒杯,大声宣布:“刘轩,祝贺你,终于考到了零分。”同时又加了一句:“有能力考到A的学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这是一位多么伟大智慧的父亲。我们说,教育机智是一种德育智慧,它是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对学生心理的深入了解,对德育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德育环境的巧妙选择,对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教师经验积累的智慧结晶。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教育机智,善用教育机智。 在科技迅捷发展的今天,现代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采取“时时有教育”的策略,才能让老师柔情似水的智慧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