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12|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受欢迎的教育方法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09:28:1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前言
      教育孩子需要好方法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有没有采用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而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是终身的老师。在长时间的相处中,父母采用什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们的竞争。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而潜能被压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家长教育方法的错误。
      现在,很多父母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都能认识到:让孩子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靠后天的努力和父母的引导;天才不是遗传的,而是教育来的;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是天才,只要父母能用培养天才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是的,教育孩子需要好方法!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
      然而,很多家长找不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树立了错误的榜样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因此,系统全面地了解在世界上发挥巨大影响的教育方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教育路线才是最最重要的。
      本书收录了世界上最著名的9种教育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方法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权威、最完美的“教育圣经”。这些方法不仅培育出了一个个神奇的天才少年,而且也在世界上广受欢迎,被世人奉为圭臬: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约翰-洛克:全面教育法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井深大:早期教育法
      这是一本浓缩了人类教育思想精华的书。这些教育方法经过时间的历练、经过人们的实践已经被证实为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教育宝典。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成才的希望就在眼前,培养教育的秘密就在身边,悉心阅读此书,借鉴这些经典的教育方法,你会发现——天才就在你的身边!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一本书造就的天才
      卡尔-威特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1914年,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这个传奇少年名叫威廉-詹姆斯-塞德兹,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德兹博士的儿子。威廉的学历颇为新奇,他从1岁半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就能用本国语言自由地阅读和书写。5岁时,看到家中的骨骼标本,便对人体发生了兴趣,开始学习生理学,没多久就在行医开诊所考核的初试中,获得了合格成绩。6岁那年春天,他和别人的孩子一样,上了小学。入学那天,上午9时威廉被编入一年级,可到中午12点母亲接他时,他已经成了三年级的学生了,并于同一年内,结束了小学学业。7岁时,威廉本想上中学,但由于年龄小而被拒绝。没有办法,他只好在家里学习。学习的科目主要是高等数学,这是因为古今的语言学等知识他早已学过了。
      8岁,威廉终于上了中学,不论哪门学科他都非常优秀。由于数学尤为超群,学校准其免学,同时让他帮助老师为其他同学批改数学作业。在这期间,他还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由于中学教的知识他全部学过了,所以不久就退学了。
      此时,他已远近驰名,各方各界人士都来考他。考毕,都无不感到惊奇,赞叹不已。
      9岁和10岁时,威廉继续在家学习,11岁刚过就进入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他曾进行过一次有关第四象限的数学难题演讲,使教授们大吃一惊。关于他12岁的情况,其父塞德兹博士在《俗物与天才》一书中这样介绍:
      “塞德兹今年只有12岁,但却非常擅长往往使硕士课程的研究生们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里亚特》、《奥德塞》等原著作品。后来,他擅长古典语,还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利、幼里披底、亚里士多德、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的孩子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之类的作品那样容易和感兴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对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也具有丰富的知识,还通晓我国政治和宪法。”
      就这样,他于1914年以哈佛大学的优等生从该校毕业,并在以后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类似塞德兹这样的天才儿童还有两个,一个叫阿道夫?巴尔,是塔夫脱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的儿子,他13岁进入哈佛大学,并且提前一年毕业。另一个是该大学南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罗伯特?威纳,他10岁就上了塔夫脱大学,14岁毕业,接着进入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年仅18岁,就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巴尔和威纳家里,不仅他们俩出色,他的兄弟姐妹也都十分出类拔萃。巴尔的姐姐15岁进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也在1914年与巴尔同期毕业,他们的妹妹丽安和弟弟洛得洛夫,也于该年上大学。威纳的妹妹康斯坦斯,也于1914年14岁时上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第二个妹妹贝鲁特于该年12岁时也上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
      宾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的女儿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5岁就学会了世界语,并开始在世界各地宣传和普及世界语,8岁起学习生理学、卫生学、数学等等,4岁会拉丁语及其他13国语言,很小就担任一些团体组织的领导。
      一个个真实的关于天才的故事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天才问题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这些天才神童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得益于一位名叫卡尔-威特的人所写的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教诲。
      威纳的父亲威纳博士是哈佛大学教授,他声称自己就是在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之后教育威纳的。塞德兹的父亲塞德兹博士也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同样也是读此书,并用该书中传授的方法教育了塞德兹。从巴尔的父亲巴尔博士所写的《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等书中,即可知道他也是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之后教育巴尔的。斯特娜夫人更是在威廉?詹姆斯教授的力荐下,潜心研习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开始训练自己的女儿的。                        
卡尔-威特的誓言
      那么,卡尔-威特是何许人?《卡尔-威特的教育》又是怎样的一本书?竟然能在两个多世纪的跨度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卡尔-威特是一个乡村牧师,非常富有独特见解。在他的见解中,最值得令人赞佩的就是他的教育理论。在他还没有孩子时,就提出必须从幼儿开始教育子女。用他的话来说,对子女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他确信,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般的孩子都能成为不平凡的人才。而且他总是公开宣称:一旦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进行这种教育实践。他的观点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反对。
      好在当时威特父亲还有一个知音,他就是在他家乡远近闻名的格拉彼茨牧师。格拉彼茨牧师自幼就是他的好朋友,也是最了解他的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威特的教育方法,格拉彼茨牧师还为他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去演讲。在威特生下来之前,玛得布鲁特市的几个青年教育家和该市周围的几个青年牧师,曾共同发起组织过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格拉彼茨牧师也是该会会员,在他的介绍下老威特也成了该会的会员。
      在一次聚会上,有一个叫希拉德的牧师断言:“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拼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由于卡尔-威特向来就持与此完全相反的意见,所以他立即反驳道:
      “不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是有限的。在我看来,别说那些生下来就具备非凡禀赋的孩子,即便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正如爱尔维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坚信这一论断。”
      卡尔-威特在会上发表的这番言论,使他成了众矢之的,招致与会者的围攻。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说:“你们有十三四个人,而我只是一个人,我是寡不敌众的,无法辩过你们。与其跟你们辩论,不如拿事实来说话。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只要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一个非凡之人。这是我由来已久的决心。”这些会员得势不饶人,回答说:“行,我们等着瞧!”
      会议结束后,希拉德牧师仍言犹未尽,还邀请老威特到他家继续讨论会上争论的问题,然而仍然是毫无结果。他们只是在不断地重复着各自在会上已经说过的话。在希拉德牧师家的辩论中,在会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格拉彼茨牧师终于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对威特观点的支持。他说:“我确信,威特的誓言一定会实现,按他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一定能取得成功。”可是希拉德牧师根本不相信这一点,仍然坚信那是不可能的。
      不久威特夫妇有了一个孩子,但没有几天就夭折了。之后,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也叫卡尔-威特,但小威特却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
      父亲悲伤地说:“这是遭的什么样的罪孽呀!上天怎么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呢?”邻居们尽管常常在口头上劝他不要为此而忧愁,但心底里的确认为威特是个白痴,而且在背地里还为这孩子的未来和威特父母的境遇犯愁。
      可怜天下父母心,好在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踏踏实实地实行着自己的计划。起初,连妻子都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
      尽管生下的儿子不尽如人意,但老威特有了儿子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格拉彼茨牧师立刻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希拉德牧师,希拉德牧师又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会员,并让他们来验明正身,确信小威特刚出生时,确实不是一个天赋非凡的孩子。
      自从小威特出世后,周围的人们从此就多了一桩事,那就是议论小威特的成长。当然,他们这种关心与老威特的目的完全不一样,前者好像在等着一个“注定要失败”的实验结果一样,并带着一种看把戏的心态:好,这回看你的本事了!因此,这些“好心”人每次见到他和格拉彼茨牧师时就试探性地问:“怎么样,有希望吗?”对此,老威特和格拉彼茨牧师总是坚定地回答:“是的,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惊喜的。”尽管如此,他们却依然以一种怀疑的眼光注视着威特的成长过程。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神奇的天才 (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下,这个“傻”孩子就轰动了邻里和方圆左右。当小威特长到四五岁时,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已大大超过了同年龄的孩子,成为“本地教育史上的惊人事件”。
     正是由于老威特对儿子实施了全面化教育,使威特的成长非常健康,学业也进步神速,他7岁半时就已远近驰名。在他出名以后,来自德国各行各业的精英都从四面八方赶来考他,没有一个人不是吐着舌头回去的,这使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1808年5月,梅泽堡某学校的一个叫做台尔琼斯?兰特福克的教师,为了激励自己学校的学生,要求允许他在学生面前考考威特。威特父亲起初怕由此引起威特的骄傲自满,颇为踌躇,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不过和往常一样,威特父亲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即由于威特还是个孩子,关于考试一事事先不要让他知道,同时还要提前跟学生们打招呼,千万不要对他说一些表扬和赞美的话。兰特福克应允后,就正式去邀请威特的父亲参观自己的学校和学生,并希望提出批评和建议。到了学校,兰特福克把他们带进教室,让他们坐到后面。那堂课正好是希腊语课,教科书是《波鲁塔克》,学生都感到挠头。兰特福克就请威特作答,以让同学们见识见识,威特很轻松地就把学生们不明白的地方全解答了。不仅如此,对其他问题也是对答如流。
     尔后,兰特福克又把以拉丁语写成的《凯撒大帝》一书交给他,并提出问题。威特又全部毫不迟疑地做了回答。接着兰特福克又拿出了一本用意大利文写的书让他读,他也读得很流利。他父亲还用意大利语插话提了几个问题,威特也都一一做了回答。兰特福克还想考考他的法语,由于教室里没有合适的书,只得用法语和他对话。威特就像用本国语讲话一样,也非常流畅地回答了各种问题。后来兰特福克又向他问了有关希腊的历史和地理等问题,尽管提的问题很多,又是各个方面的,但威特全部一一给予了回答。最后又考了数学,圆满的答案使学生和老师都为之惊讶。这时威特才7岁零10个月。
     几天后,《汉堡通讯》上有一篇文章详细报道了事情的全过程。报道的开头是:“几天前,在本地教育史上发生了一起惊人事件。”各地的报纸马上转载了这一报道。于是威特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德国。来拜访威特的人更多了,他被各方面的学者和教育家们测试,都说耳闻不如一见,没有不佩服的。他们中许多都是当代一流的学者。
     德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尊重学者。德国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威特名扬天下之后,莱比锡大学的某个教授和本市的某个有势力人物打算让威特进莱比锡大学学习。他们说服威特的父亲让本市托马斯中学校长劳斯特博士对威特进行一次考核。开始时,威特父亲怕他们乱出考题予以了拒绝。在他们的再三相劝下,最后他只得同意了。当然劳斯特博士并不是威特父亲所想像的那种人,他是一个深明事理的和蔼可亲的学者。他没有让威特察觉到是在考试,而是在交谈中完成了考核。考试过后,劳斯特博士就给他写下了入学证明书。内容是:
     今天根据我的要求,对9岁的少年卡尔-威特进行了测验。考希腊语时从《伊利亚特》中选了几段;考拉丁语时从《艾丽缔斯》中选了几段;考意大利语时从伽利略的著作中选了几段;考法语时在某一本书中选了几面。都是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但是威特却答得很好。他不仅语言学知识丰富,而且理解力很强,具有各方面的渊博学识。这个令人赞佩的少年,听说是其父威特博士教育的结果。我认为这一教育方法值得学者们重视。总之,这个少年完全具备上大学的条件。为了学术的进步,让他上大学深造是非常必要的。
     劳斯特博士的证明书送到莱比锡大学后,校方同意他于次年1月18内容如下:
     洛赫村的牧师威特博士的儿子卡尔-威特,刚刚9岁就具备了十八九岁的青年们所不及的智力和学识。这是他父亲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由此可知,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使儿童的能力发展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能熟练地翻译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以及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他最近被很多学者考过,没有一个不为他的学识而惊叹,他还在国王面前接受过考试。他具备十分丰富的人类有史以来在文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所积累的知识。这些都是他父亲教育的结果,所以说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也是不亚于其儿子的学识,令人惊叹。
     威特父亲为了得到国王的辞职许可,带着威特去了卡塞尔。当时的国王不是普鲁士国王,而是维斯特法利亚国王杰罗姆拿破仑一世的弟弟 。威特父子到达卡塞尔后,碰巧国王外出旅行。他们第二天早上去拜访拉日斯特大臣,拉日斯特大臣也考了考威特,同样感到吃惊。
      他共考了威特3个小时,确认威特是个名不虚传的杰出人才。他觉得把威特送到国外去太可惜了,因为莱比锡当时是属于萨克森的。他问了许多有关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最后决定不让他们父子去莱比锡而留在国内。                        
神奇的天才 (二)
     第二天,拉日斯特设晚宴招待威特父子和政府的大臣们。宴会上也考了威特,大臣们都感到非常满意。经过协商,他们决定请国王承担莱比锡市民们所承担的义务,让他们留在国内上哈雷大学或者格廷根大学而不去莱比锡。
     威特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是轻松愉快的。一般说来,一个10岁左右的少年和一些20岁左右的青年一起学习,一定是相当紧张的,但实际上威特的学习并不紧张。他可以尽情地游玩和参加运动,并常常去采集动植物标本。他会画画、能弹琴、也会跳舞。除了上课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古典语和近代语的研究。
     第二年夏天,即第二学期期末,国王杰罗姆驾临格廷根大学视察。国王参观了校内的各个地方,最后到了植物园。由于威特这个学期听植物学讲义,所以同其他学生们一道都在植物园。国王的随从中有前面提到的拉日斯特大臣,他一眼就认出了威特并向国王做了介绍。国王非常高兴,要和威特谈谈话。于是就把威特叫到国王夫妇面前,同时也允许他父亲进见。国王同他们谈了一席话,鼓励威特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表示要永远给予保护,希望他安心学习。威特父子从国王面前退下来后,随行的贵妇人们蜂拥而上,围着威特亲吻。然后由两个将军把威特夹在中间跟随国王身后,一直到把国王送上车时为止。这时威特才11岁。
     1812年冬,即第五学期,12岁的威特公开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了学者们的好评。又因为在书中发表了他自己发明的非常简便的画曲线工具,所以更加受到了极大的赞赏。
     在第七学期,他一面专心致志地学习政治史,又挤出时间写了三角术一书。当时他才13岁。这本书在当时未能马上出版,是1815年他离开了格廷根大学到了海得尔堡大学以后出版的。
     1813年,威特父亲接到了国王的通知,通知上说把供给威特的学费延长到4年。1814年4月,威特去维茨拉尔旅行,并访问了吉森大学。该大学的哲学教授们欢迎他并一起讨论了学术上的各种问题,最后承认了他的学术水平特别是1812年公开发表的论文价值 ,由校长赫拉马莱博士授予他哲学博士学位,那是1814年4月10日的事。随后他又访问了马尔堡大学,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据说如果不是吉森大学抢先了的话,该大学也准备授予他哲学博士的称号。
     由于在格廷根大学第八学期的学费是由汉诺威、布朗斯维克和黑森三国政府出的,当威特父子前去布朗斯维克领取学费时,当局就把他们介绍给了布朗斯维克公爵。当时正巧公爵要外出旅行,但仍然高兴地接见了他们,谈了许多话,并热心地建议他们去英国留学。并表示只要他们愿意去,就把他们推荐给在国内的亲属并愿出学费。
     当他们由于同样的原因去汉诺威时,也被聘请做报告。因为威特在此之前曾在萨尔茨韦德尔做过数学报告并受到了极大的好评。当问到要求讲什么时,对方仍然提出希望讲讲数学方面的问题。威特在接受了邀请的第二天,就在本地中学的大礼堂里作了讲演。当时是1814年5月3日,他年仅14岁。参加的听众,集中了市内的所有知识分子。他用漂亮的德语讲得既流畅又清晰。由于连日来忙于交际,每天很晚才得以休息,无暇准备,甚至有人产生了怀疑,绕到威特的后面想看看是不是有底稿。当这位猎奇者看到威特没有底稿后,就更为惊异了。威特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解除听众的怀疑,特意离开讲桌,这时听众们更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威特在热烈的喝彩声中结束讲演后,政府承认了他的才学,并向他提供了比承担的份额还要多的学费。肯布里基公爵也和布朗斯维克公爵一样,建议他们去英国留学,并答应给予推荐和出学费。去黑森时,也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常被邀请到宫中作客。
     威特从格廷根大学毕业后,他父亲就在考虑他今后的出路问题。如果打算让威特早日成名,作为上策最好是让威特钻研迄今为止所获得的学问的某个领域,但经过慎重选择,他父亲放弃了这条捷径。他认为这样做只能使威特成为侧重于某一个领域的学者。为了使威特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决定让威特去学法学。一位数学教授得知此事后深感遗憾。威特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因为他父亲认为:决定专业方向应该是18岁以后的事,在那之前应该学习所有的学问。等到了18岁以后,如果威特喜欢数学的话,那就让他搞数学。
     这以后,威特就到海得尔堡大学专修法学,两年后,也即16岁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给他任命的教授头衔还未上任,便又接受了普鲁士国王的赏金去意大利留学。在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小威特无意中发现了但丁文献的神奇性,于是开始了对但丁的研究。经过一段短时间的研究,他就发现国际上对但丁的研究存在很多谬误。经过深入研究,1823年,年仅23岁的威特,便公开出版了《但丁的误解》一书。他在此书中指出了当时研究但丁的学者们的谬误,为但丁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正确道路。
     当然,他还没有忘记普鲁士国王让他去意大利留学,为的是让他在他国潜心研究法学,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学家。因此,他在意大利一直都热衷于研究法学,对但丁的研究不过是一种业余爱好罢了。经过几年的学习深造,他于1820年回国,并于翌年开始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法学。在那里教了十几年的课以后,又于1834年转入哈雷大学。威特教授的授课知识之丰富、表达之完善,可谓有口皆碑。就这样,他在学生们一年年的鼓掌声中一直到1883年逝世时为止,享年83岁。
世界上最早的育儿亲历手记
       在威特成名以后,人们谴责其他教育家的无能,甚至责怪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孩子教育成像威特那样的人。为此,一些思想狭隘的教育家们更加敌视威特的父亲。
       即便威特在当时已表现出许多优于普通儿童的才能,但是对于威特的表现,许多人依然认为,他的才能是天生的,并非教育的结果。为此,威特的父亲感到无可奈何:
       “人们都说我儿子是天生的天才,不是我教育的结果。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话,连我的许多亲友也不相信。倘若上帝真给了我一个天才的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仁慈,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为了减少反对派对他的敌视,也为了向人们阐明正确的天才观,威特父亲决定将他的教育方法公之于世。
       威特父亲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公开的第二个理由是为了答谢他的朋友们的关心。正如他所感慨的,小威特的成名,使他面对许多敌人,但也结识了很多朋友。他在书中写道:
       “朋友们对我的教育方法很同情,常常用谈话或通信的方式来鼓励我。因此我也往往被他们的好意所感动,有时感动得流泪。我的成功大半在于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因此,我终身难以忘却他们对我的一片好心。我的朋友们希望我把我的教育法编写成书公之于众。而我屡屡拒绝,但是到最后还是被他们说服了。我就是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决定公开我的书的。但是不能断言,运用我的教育法的人就一定能像我一样获得成功。另外,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儿子一样接受那样的教育。但是我相信,不管谁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裴斯塔洛齐是第一个承认卡尔-威特教育法的人。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这种教育法时,裴斯塔洛齐仍然坚定地鼓励他:“你的教育法必定能取得成功!”除了裴斯塔洛齐,巴黎大学的朱利安教授也再三劝说他,希望把他的教育法以书的形式公布于众。
       下面就是裴斯塔洛齐先生写给威特父亲的信:
       我曾记得14年前,在布夫塞同你谈过教育问题。当时,你说用你的特别教育法能非常有效地教育你的孩子。14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你儿子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比你预想的还要好!
       但是,不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仍怀疑这是否就是你教育的结果,或许还有人认为这是你儿子的天赋所致。有鉴于此,我期待你能向世人详细阐明你的教育方法,以使世上的所有孩子能通过你的教育方法受益。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请你务必考虑。
       你最卑微的仆人和朋友    裴斯塔洛齐         
       1818年9月4日于伊凡尔顿
       正是在反对者的压力和赞成者的支持下,卡尔-威特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一本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育儿亲历手记。
       《卡尔-威特的教育》面世以后,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几乎绝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几部了。有趣的是,哈佛图书馆里藏有一册,据说是美国的唯一珍本。因此该图书馆把它作为珍品,陈列在贵重品室里。
       这本书在当时受到冷遇,一方面可能与它的篇幅过长和叙述方式不吸引人有关。全书长达1000多页,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与主题扯得太远的枯燥议论,而且写得杂乱无章。尽管后来从这本书受益的威纳博士曾将之译成英文,并省略了原著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之处,篇幅也压缩到300页左右,但它仍然使人感到啰嗦和枯燥。
       除了书的表现形式有问题外,更为关键的因素可能是,由于书中所阐述的思想与当时人们的想法格格不入。威特父亲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可是当时流行的主导思想是:儿童的教育应当开始于七八岁,这种论调在当时为人们所深信不疑。除了此论调之外,还有一种让许多父母感到十分恐惧的观念是:早期教育有损于儿童的健康。因此,在这种思想观念笼罩下,威特父亲的教育理论,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简直是荒唐至极,更谈不上指望父母亲们会利用他的理论将一个“凡夫俗子”训练成“天才”了。
       卡尔-威特不仅造就了一个天才,使儿子成为通过早期教育取得显赫成功的典范,而且将他成长的秘密公之于世,为后人成功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第一份范本。以下内容就是对他的主要教育思想的介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50#
发表于 2015-3-13 10:20:4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49#
发表于 2015-3-13 10:18:53 |只看该作者
卡尔-威特不仅造就了一个天才,使儿子成为通过早期教育取得显赫成功的典范,而且将他成长的秘密公之于世,为后人成功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第一份范本。以下内容就是对他的主要教育思想的介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8#
发表于 2015-2-9 16:52:15 |只看该作者
如果父母肯定孩子朝正确的方向迈出的每一步,就会使孩子感受到鼓舞,因而产生争取更大成绩的动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7#
发表于 2015-2-9 09:58:58 |只看该作者
系统全面地了解在世界上发挥巨大影响的教育方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教育路线才是最最重要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6#
发表于 2015-1-30 15:19:05 |只看该作者
汉森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虽然知道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妻子一直劝他戒掉,但是他想,反正只是自己的一个坏习惯而已,又不影响别人。
      一天,天降大雪,汉森穿好棉袄,戴上手套,吻别妻子后,和往常一样吹着口哨向酒馆走去。没走多远,他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踩着父亲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边跑边兴奋地喊:“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脚印!”
      儿子的话令汉森心中一顿,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踏着我的脚印,将来他也会去酒馆的。”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为人父母的,请走好你们的每一步,要知道,孩子正踏着你们的脚印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5#
发表于 2015-1-30 14:48:36 |只看该作者
对他的行为能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监护人的行动榜样。”他主张一定要用温存的语言,耐心热情的态度,和颜悦色的劝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儿童的习惯,切记不可声色俱厉、简单粗暴地责备和训斥他们,以免伤害儿童脆弱幼嫩的心灵和正在成长中的自尊心。习惯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只有当一种良好的习惯已经形成之后,才能再培养另一种习惯。几种习惯同时培养,会造成夹生饭,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困难。对儿童的不良习惯,懒惰和任性,教师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姑息、迁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4#
发表于 2015-1-29 09:23:59 |只看该作者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品质的形成影响是极大的,人们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不听话,缺点太多,甚至说他们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品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3#
发表于 2015-1-29 09:22:55 |只看该作者
用烦琐而不必要的纪律使儿童的习惯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会听话却不懂思考的机器,这是在教育中应该予以坚决禁止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42#
发表于 2015-1-29 09:19:26 |只看该作者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塞德兹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兹说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10-3 20:45 , Processed in 0.02537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