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新懿——愿为教育献终身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08:34: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人问胡新懿,你备课得需要多少时间,他说:“一直备到讲课的最后一秒钟。”有人问胡新懿,你是教委副主任了,怎么还要讲课?他说:“不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教师、学生的真实状况。”有人问胡新懿,你都退休了怎么还讲课,他说:“教育事业永远没有退休。”这就是与共和国同龄、曾经下过乡当过知青的海淀区教委原副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胡新懿。

  呼吁到最后一刻

  刚刚从昆明、玉溪出差回京的胡新懿,就被记者“堵”住了,“后天还要到上海,非常紧张。”胡老师说。去年一月刚刚退休的胡新懿,第二天就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基础二司聘为专家,主要参与制定现代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以及到全国各地讲授有关教育改革课程。

  “去年一年就到全国作了87场报告,给中学校长、教师做课程教育改革的培训,还给高三学生做报告。”胡老师说。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改革。现在大多数学校还在苦教苦学,讲课方法上不太讲究,在孩子上大学之前,学习的热情已经透支了,潜力已经挖的差不多了,没有了热情和潜力,创新青年怎么做?

  胡老师说:“2008年,中国有8万人转为美籍,这些人绝大多数是中青年,而且是精英。他们说在国内读书太苦,要让自己的孩子到美国上学。这是人才流失啊。我们要对得起下一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宿舍成了文化站

  与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1968年12月,胡新懿和北京的23名青年来到山西省朔县(现在的朔州市)神头公社由屯大队下乡插队。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农村生活。

  胡新懿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技术专家,非常关心时事,在解放青岛时立功。受父亲的影响,来山西之前,刚上完高二的胡新懿就搜集很多日常药品、针灸和拔火罐之类的东西。他想,那边的农民一定用得着,胡新懿还带来一批书和一台老式幻灯机。胡新懿不仅把农活干好了,还像赤脚医生一样给农民提供一些药品和治病的方法。农闲时,他给农民,尤其是青年人讲故事,讲国内外大事,农民都爱听。他还在自己的宿舍里,用幻灯机为农民放样板戏、鸡毛信等幻灯片,把书借给农民阅读。胡新懿说:“那会儿,我的宿舍就像磁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宿舍成了文化站,传播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1971年,22岁的胡新懿被农民选为由屯大队副大队长,当时大队有1500多口人,下辖4个小队。下乡青年当上农村的副大队长,在那个年代是很少的。“他们不仅尊重我,更主要的是尊重知识。”胡新懿说。

  难忘放牛娃

  下乡插队那会儿,胡新懿曾放过两年多的黄牛和水牛。1972年春节,由于身体原因,胡新懿回北京做手术。回山西后,队里照顾他,让他和两个少年去放牛。村南有一条河,下雨时黄泥汤流淌,不下雨时干涸。他们3人每天早上赶着牛过河,下午再赶牛回来。一天早上,他们过河时河是干涸的,中午却下起了暴雨。他们急忙赶着牛往回走,走到河边时,胡新懿骑的那头牛前蹄猛地陷入河中,他一下子被甩出去,被滚滚的河水冲走。“其中一个放牛娃沿着河岸一边跑一边喊我的名字,跑出几里地后才找到我,把我从河中拉出来。这个放牛娃叫丁怀诚,另一个叫丁怀文。”胡新懿说,“我记住了这两个放牛娃,直到今天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胡新懿考进了清华大学。离开山西之后的几十年,由屯村农民还时常带着家乡的莜面、粉条和胡麻油来北京看胡新懿,“这在当时是最好的东西,我看着特亲切。”胡新懿说。由屯村农民孩子来京上学、找工作和看病,他都力所能及地帮助。如今,退下来的胡新懿,仍然“不待扬鞭自奋蹄”,奔波于全国各地,他要把新的教育理念,传播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4-28 05:30 , Processed in 0.02776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