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见解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9:50: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教师不是诗人,但是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艺;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教学需要理念的创新,更需要实践的创新,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腔与学生融为一体的热情,一颗真挚而善良的心,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求精求活,从而内化为学生高尚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一、语文教学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创新

       1、“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

       链接古今文化,拓展教学时空,挖掘文本中的辐射因子与已有的阅读材料。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古今文化积淀的精华,中外文明浓缩于课堂教学短暂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师生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的交互印证,或体验,或求证,或演绎课文中已有的观念,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从而完成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批判性阅读。

       2、“情境——感悟”式语文教学

语文是感性的,是一种文化的解读,需要我们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人文性,借助文本材料创新设计极富感染力的学习情境,构建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涵咏,品味,感悟,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与文本对话中悟情。通过情感体验,洗涤心灵,让我们的学生崇尚真、善、美,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境——认知”式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与学习相适应的情境,或将学习材料以直观的形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如临其境,和学习材料产生情感共鸣,师生知识、情感、智慧的相互启迪,推动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丰富情感,提高认知的能力,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和实践,激活学生创新的潜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4、“开放——对话”式语文教学

平等对话,让师生共同亲历阅读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与升华,师生开放的全心、全情的对话,共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拓展丰富的阅读时空,在学习中,在活动中,乃至在社会中让“阅读对话”养成良好的对话习惯。

       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正确解读和领悟文本的语言美,感悟文本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喜爱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形体、意义的美,生发出学生对生活,对家乡亲人、朋友、河山的爱。

       2、走进文本,感悟作者的心灵世界,通过入情入境,深化文本思想,融入作者的情感,亲密接触,点燃学生思想智慧的火花,碰撞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提升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品质。

       3、超越文本,活跃学生的激情,批判和超越作者的思想,引领学生审美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空间,高屋建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由知识能力到学识修养、高尚品格的科学发展。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创新贵在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视积累、感悟与运用,通过字、词、句、篇,感悟美丽语文;加强学科融合,语文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融合,演绎浪漫语文;把握时代特征,生活是个大舞台,每一天都演绎着精彩的语文,鲜活的语文,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区,走向更宽广的天地;挖掘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享受精彩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力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做到朴实、扎实、真实。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

        语文教学,责任重大,应当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着重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学生的实验、实践落实,努力做到: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创新;既注重基础,又注重发展;既张扬个性,又提倡合作;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既抓住语文教育的特点,又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和能力,广泛开拓语文教育资源,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着张力,充溢着磁力,激荡着活力,进而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探索以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是本人的教学生涯中对语文的一些认识和见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06:32 , Processed in 0.0157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