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德艺双馨,知行合一》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9:14: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y108 于 2014-2-12 09:19 编辑

学习《德艺双馨,知行合一》有感

    “知行合一”是由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认识论和道德修养学说。关于如何达到“知行合一”,王阳明又提出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关于这四句口诀,后世学者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关于“良知”到底是先天存乎于心,还是需要后天体悟而来这个问题。我曾看过一段介绍,是关于一篇叫做《敬畏生命》的文章。说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一天早晨拿着弹弓,来到了村边的树林里。他拉开了弹弓,瞄准了一只小鸟。就在这时,村里教堂的钟声响起。小男孩在钟响起的那一瞬间,想起了神父讲给他的关于生命的教导。他想到了众生平等,想到了一个生命可能因为他的原因而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他猛地扔下了弹弓,伴着教堂的钟声向村里跑去。我想,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应该都会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而扔下弹弓。 “良知”到底是先天存在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并没什么差别。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想要在世界上生存下去,就必须与其他人和睦相处,成为一个和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概念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家庭,可以是一个城市,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整个人类。但是不管这个集体是大还是小,它都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才能保持足够的凝聚力。而这个共同的价值观不能违背自然发展的道理,不能违背社会历史的规律,不能损害集体中每个个体的根本利益。而巧合的是,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道德基础的儒家学说,其本源也无不符合人的先天本性。它以孝悌为根本,进而推广到其他事物。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五种人伦关系和八种基本道德来稳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也许在现代人看来,这五伦八德并不完善,但这不妨碍我们正确认识它,逐渐完善它,继续使用它来维护建设我们的“集体”。

    《弟子规》是一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它列举了很多子弟居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这些礼仪可以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可以成为我们唤醒良知,实践良知,为善去恶的好帮手。而当我们能够从书本上、在实践中逐渐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逐步找到最适合也最能表现自己美德的行为,并且笃行终身的时候,我们也许就已经做到了知行合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5:25 , Processed in 0.0155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