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闵损芦衣》有感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14:48: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闵损,字子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老夫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他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很厌恶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用棉絮做衣服,给子骞却用芦花絮做衣服。父亲觉察到了后母的偏心后,很是生气,于是要赶走子骞的后母。子骞却含泪恳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子骞的这一句发自肺腑、感人涕泪的话,不仅挽救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还感化了他的后母,使后母感悟懊悔了,从此不再偏心,待子骞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从此,这个家庭过上了和睦安乐的生活。这真是“一个孝字全家安”!
     读完这个故事,深深佩服的是子骞忍辱负重的精神。为了保全这个家庭,为了不破坏父亲和后母之间的感情,为了让两个弟弟享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子骞忍受了后母的偏心以及极其不公平的待遇。
      如果没有至诚的孝悌之心,谁能毫不动声色地隐忍这一切?谁又能在真相大白后还要为伤害自己的对方求情、委曲求全? 正因为自己缺乏承受力和忍耐力,所以在读此故事时会从子骞夫子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隐忍、宽容、博大、纯厚……“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反省到了自身很多的毛病习气。
      回首自己走过的四十几年的人生路,无数的烦恼都是来自于不能忍,许多的坎坷也是因为不能忍造成的。和人相处,一句批评的话也听不得,一点委屈也不愿意承受,只要是不顺自己心意的事就不乐意,非计较到底,不能放下自己、随顺他人,他人的一点点缺点过失也不能忍受,爱记仇,甚至还有过“伺机报复”的念头,巴望别人立即遭遇不好的结果……
      种种阴暗秽恶的心理,竟然伴随了自己四十多年。如果不是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学习《闵损芦衣》这篇文章,学生可能永远挣扎在人心险恶的苦海中,没有尽头。 人与人之间相处,多么需要“忍”字啊。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金玉良言真的应该时刻挂在心间,我们忍下的是自己的瞋恚心,忍下的是自己的自私心,忍下的是自己的名利心,忍下的是自己的好胜心,忍下的是自己的得失心……
      一个忍字,忍下了我们许多的毛病习气。 忍,带给我们的是祥和。在家忍一忍,家庭祥和安宁,不会“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在外忍一忍,相处愉悦,换来的是和气、团结,还有彼此的尊重。 学会忍受,可以拓宽我们的心量,包容一切;学会忍耐,可以磨砺我们的心志,练就恒心与毅力。我们成就学业也好,成就事业也好,都需要这个忍字。 小忍,心和、人和、家和;大忍,民和、社会和、世界和... ...一个忍字百祥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21:19 , Processed in 0.0164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