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 观叶教授的《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报告有感 柳埠一中 宗德宝 课堂,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对话互动、情智同步发展的交往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主体的共同参与,心灵的开放晤对,智慧的互通共享,精神的 愉悦满足。 看似教师民主,学生平等,师生互动,其实,它仅仅是形式上的互动,与课堂内在的价值,与师生生命的发展无关。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思维范式和行知路径,理性地把握“师生互动”的内涵,促进课程实施中的有效互动,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所谓互动,就是一种交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师生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不断撷取相关信息,来作出自己的反应的。一方面,学生受教师的语言、行为、 态度、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依据教师的要求来适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倾向与行为态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受学生的种种言行举止、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在反思中微 调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视角。这样,就构成了师生之间双向交互性的影响,表现为一个既交互链状又螺旋上升的连续循环过程。 表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以交互主体性为特征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维度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建立“主——客——主”的三维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主—主)以课程内容(客体)为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 间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教师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学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教师、学生作为客体的“文本”的建构生成者之间的隐性主体间关系。 其次、鼓励自主、多层地参与 在教育生活中,任何真实具体存在的生命个体不仅个性鲜明,而且积极主动,锐意进取。尤其是新生代学生,更是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卓越个性,敢为人先,敢于梦想,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永不枯竭的生命激情与创造热情。 然而,每个生命个体也都有交往的愿望和心理安全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生命力量,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 师要细心观察并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对善于提出问题、勇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要适时鼓励表扬;对辨析独到、判断精确,思考深刻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努力营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自主学习的气氛。而对那些不愿或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 区”,强化“问题意识”,及时鞭策引导,适时交流沟通,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要 真正地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革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弊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讨论,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在传统教学 中,师生互动形式单调,多为师生之间的简单机械互动,缺乏生生之间互动;教学内容偏颇,多为认知互动,缺乏情意互动、行为互动以及“心灵”碰撞;深度不 够,表面热热闹闹,深层却是波澜不惊;互动作用失衡,多是“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有“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 三、倡导现场、动态地生成 众 所周知,教师角色已由师生互动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已无法再如传统教学那样,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 班地讲解预设内容。而要不断地依凭师、生、境的多维互动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课堂的长度、广度、宽度、温度、速度和深度,促进师生有效互动,优化课 堂动态生成。 让 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师生之间有多层面的互动,即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或许课堂上会出现片刻的“喧哗与躁动”,但更能让我们真切 地感受因生命得到彰显而活力四溢的课堂,因师生有效互动而生动鲜活的教育,因课堂现场生成而气势恢弘的场景。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个真正的教育世界中,充满灵性的生命互动时时带来真情感动。 课 堂不再是教师单极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成为师生之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教学的生成性、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体现了生命 的神秘性、不可预示。只要是真实的课堂,必将充满生命的气息,必定会出现预设之外的现场生成。因为,生命不可能被预设,智慧也不会被预约。师生交互活动不 断进行,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预设好的每个环节循序渐进。正是那迷人的不确定性,为教师展现生命风貌、个性优势、思想深度提供空间,成为学生幸福快乐的源 泉。在课堂里面,只要师生时时意识到生命在场,那么每次的生命偶遇,就像生命的初念,带来内在的欢乐。教师常常问询自己:我是否从学生的眼神中读出理想与 愿望?我是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我是否感受到自己的精神脉搏与学生一起欢跳?我是否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互动,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我是否 让学生在课堂上“悠然心会”“茅塞顿开”、或者“豁然开朗”?在这须臾的刹那间,师生心灵彼此拥抱,共同融入课堂,共同生成课程。因此,在这多元变通、动 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课堂因而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 因此,在注重有效生成的课堂,教师拥有高度的敏感,警觉,谨慎,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而机智地调整教学进程;能及时抓住这即时生成的问题资源,进行价值判断,突破预设的“形案”的束缚,根据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的“心案”, 开发和利用这些“生长点”,随时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使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