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班会有怎样的的内涵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8:25: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主题班会有怎样的的内涵



(一)主题班会的基本内涵



从班主任工作日容来看,主题班会属于班级活动的内容,是班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级的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我国总的教育目的和小学教育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级集体成员参加的一切教育活动。它包括班级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等。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是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进行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班主任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组织建设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主题班会在内容归属上应属于学校狭义的班级活动之一。

以往关于主题班会的解释通常是:主体班会是在某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我们研究一个概念的时候,通常先关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在“主题班会”这个概念包含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主题”、“思想教育”。“主题”一词,把主题班会与常规管理的班会区分开来,而“思想教育”则强化了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主题班会旨在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个解释似乎包容了班会的所有内容。但是,仔细想来。又似乎过于笼统。思想教育的范畴显得过于宽泛。比如,临近暑假,班主任很担心学生在假期出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就召开一个以“让我们平安的度过假期”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远离假期中的潜在危险。严格地说,这是一个安全教育的班会,而不能笼统地称为思想教育。再比如,初中老师发现,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一以后,学生很多的学习习惯存在问题,而且在班级中具有普遍性,于是,老师就开一个主题班会解决共性问题。所选择的主题名称是:“让我们从好习惯开始”。严格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学习习惯的指导,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思想教育。因此,我们认为主题班会在概念表述上应更加精确,突出主题教育的特点。我们在这里把主题班会解释为: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这个表述突出了主题班会中的几个核心特质:

(1)主题特征:主题班会是要完成一个主题教育,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设计和较好的计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常规管理班会。

(2)主体性特征:老师老师在班会主题的选择和实施过程起主导作用,但活动的主体是参加班会的所有学生,学生是是主题班会的“主角,”不能本末倒置,把班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3)目标与功能:主题班会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针对的是班级中的现实教育问题,班级中、学生成长中的所有共性的教育问题,或话题都可以提炼为主题,主题班会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核心技能:主题班会可以理解为班主任主导下实施的一堂活动课。相当于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的观摩课。是班主任技能的核心内容,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因此,主题班会也成为我们考察和评判班主任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参照。

     主题班会和常规班会、固定班会之间是有区别的。他们在目标、实施方式、计划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在固定班会期间我们可以实施主体班会,在常规管理内容中可以借助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而提升教育效果。主题班会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借助临时班会的模式,召开偶发主题的班会。例如,学校发生了严重的安全事件,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召开一次班会——做自己的护花使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人常生活中面临的潜在的安全威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各种危险和伤害。这样的活动安排方式,抓住学生身边的安全事例作及时的强化和引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可以借助身边的真实事例增强他们的体验核感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5 06:22 , Processed in 0.02806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