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知识的“讲述人”,是信息的“传播者”,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材与学生之间、媒体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过程,是上述诸方面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动态系统。这一系统与传统教学相比,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是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调控,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具有多媒体的显示信息、友好的交互界面、非线性的信息组织结构等特点。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技艺的效果,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随着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制作过程的特殊性。经过认真的学习、实践,我认为其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就是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都有必要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 选题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 在选择好课题后,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 (三)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 “多媒体素材” 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多媒体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图像,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用话筒输入声音,或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课题要求和设计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四)修改调试运行,试用鉴定推广 应用课件制作完成后,要经过多次调试、试用、修改、完善,才能趋于成熟。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确保课件质量的最后一关。如果存在某些问题,应继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的不足及对策 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了,但他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一)缺乏人格教育 教育目标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养成高尚的人格。但是教学机器无法给学生树立人格榜样,不能给予人格教育,这就必然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懂得人格的内涵和价值,疏于人格的完善和对他人的尊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机器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的,“人教人”的作用是机器教人难以代替的。 (二)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既要开发智力,更要陶冶情感。而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不再板书,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大部分时间集中在计算机终端或投影屏幕上,师生双方缺少真情的交流。教师的人格力量不能直接感染学生,很难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情感教育,无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三)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要与创新的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因而教育技术的应用应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画面展示、音乐播放与音像材料的应用这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时候并不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反而抑制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预防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现在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某些误区,下面再谈谈本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公开课现形,平时的课堂教学匿迹 在多媒体教学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影响多媒体教学普及程度的原因,重要的则是相关课件制作困难。我认为设计课件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所能利用的教学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当然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教者的教学意图,这是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如此一来,课件制作的难度大大降低,随堂使用多媒体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二)课堂独尊多媒体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他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只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好的,但是还必须讲点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三)一键定乾坤,电脑为中心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型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四、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把握时代脉搏,改变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自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应用得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习时的枯燥感,而且在学习成效上,学生的成就感、学习态度、自我认识及师生间关系等均有大幅度的改善。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更要把它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 3、运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素材 好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与应用能力,才能使教材内容更为充实,教学效果更为有趣,学习态度更为积极。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要变,教育要变,教师比学生是新时代的情景,必须改变教学态度、方法、技术,要在具体教学生活中身体力行,勇于创新。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这样的教学才可以算得上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