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赏心悦目――图形感悟 涂涂画画也本是小孩子的天性,似乎与学音乐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实际上,音乐和美术之间有着十分相似的东西。在《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一书中曾有这么一段话“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文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示。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获益非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塑像,而对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伤口也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都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善于把图画用声音表现出来。”从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学中,用视听结合,图画描绘的方式,能使学生在音画交融中进一步深刻领悟音乐,创造音乐。 1、听视结合。 音乐是一种音响艺术、情感艺术,它以乐音的自然流动,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为欣赏者提供发挥想象的无限空间。音乐“长于抒情,拙于论理,难以状物”。因此,在欣赏中,要以听为主,视为辅,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以 “听”引发对音乐情趣进行初步联想,以“视”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我们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创设情境使听视结合,促进感悟。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第二册中的《小小的船》这一课,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思绪,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绪的开始阶段。”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感性接触教材的同时,获得教学材料的诱因化刺激,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时,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从表象、联想和想象方面把握对象,训练想象思维能力。如:小学二年级教材欣赏内容《钟表店里》,课前教师将教室四壁、学生座位上方挂满了各种钟表的图画,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让学生观察各种钟表的摆动声中,配上《钟表店里》的音乐,从静止的画面描绘中,感受到音乐运动中讲述的故事,在辨别乐曲中各种钟声的音响特点的同时,感知体验自己联想的情景,并通过形体律动模仿钟表走动的样子及钟表工人劳动,休息的情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上述两例中,图画都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同样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描划符号。 在音乐欣赏中,指导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形状的符号,构成“图形乐谱”,把听到的音乐节奏、旋律线条、乐曲结构、速度及力度变化,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等,逐一用不同符号描划出来。如用点表示声音短或情绪活泼,用横线表示声音长,用波浪线表示情绪优美等等。如在欣赏了《我们多么幸福》后,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符号来表示,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用不同的符号表达着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同学画了一长串的符号,他们感受到了乐曲节拍是四三拍以及强弱弱的节拍特点。 而在学习歌曲《夏》时,有的则画了 这样四条线。用这样的线条来表现旋律的走向起伏及舒缓的节奏特点,明显已有所感悟。在学生描画符号的过程中,学生们创造性地使用各种符号,用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画画。 艺术是相通的,学生在音乐欣赏、歌曲演唱等活动中,当引起情感共鸣时,会引发无尽的想象,忍不住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下来。当然在作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内容、形象、意境、情感的理解。如让他们听听音乐中的环境、人物、心情、在干什么等,然后才信手挥来。 在欣赏《春节序曲》时,我试着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把自己想象到的过年时的情景画出来,并把听到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出来,为自己画的图案涂上颜色。学生兴趣盎然,虽然画面千姿百态,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用上了以暖色为主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他们都体会到了音乐那热情奔放的基调。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四、载歌载舞――表演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学生表演歌曲实际上是通过二度创作过程,在积累音乐经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把对音乐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这可以是演唱,亦可以是器乐演奏,还可以是舞蹈。 1、歌曲演唱 在演唱中,忠实于乐谱是对的,但又不可盲目、机械地照本宣科,而应该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和个人的理解,自然地创造性地将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创造性地充分地表现出来。可引导学生对歌曲、力度与表情的对比等,来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在学唱《小雨沙沙》时,也许是太喜欢唱歌的原因,许多同学都是放声高歌,完全没有那种春雨沙沙的意境。我首先肯定他们爱唱歌的行为,同时也告诉他们要动脑筋,才能唱好歌,表现美的意境。于是我轻轻地问: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在说话”该怎么唱?为什么?我们在演唱时的声音应该如何?通过启发,学生意识到小雨的声音是很轻的,而种子在泥土里,都应该轻声唱。我又问:可不可以有点变化呢?为什么?这时,有同学想到,种子说的那几句话可以唱得响一点,因为种子想快快长大。这种教学过程,是积极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器乐演奏 在器乐演奏中,也可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情绪及不同种类乐器的音色特点,进行创造性地编配练习,从不同的方案中体验丰富的艺术效果。低年级虽然还没有涉及到更多的乐器,但通过一些不同的打击小乐器,打击不同的节奏,学生也能感受到不同的效果,领会到不同乐器的作用。 例如:我们在学习二年级《小小牵牛花》这一课时,书后的伴奏只给了碰铃、铃鼓和双响筒,且有相应的伴奏谱。在按要求伴奏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设计节奏型。有学生选择了小锣、小鼓,意为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并且用了歌曲中的节奏型作为串铃的节奏,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欣赏了歌曲录音后,为歌曲的前奏也配上了伴奏,使人一下子就感受到热烈喜庆的气氛。还有学生认为有同学演奏双响筒的╳╳ ╳╳节奏有困难,与其手忙脚乱,不如选择较简单的╳ ╳╳或╳╳ ╳,同样能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我表扬了这位学生。在这里,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创造性地自己选择器乐,自己创编节奏,探索出了多样化的创作表现。 3、舞蹈创编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在儿童身上真实地保存着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天性,在那里,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与充满激情的动作、舞蹈语言等高度融合的,它是一种人人都作为表演者尊重亲自参与的音乐。”让学生在亲自参加的舞蹈性动作与表演中直接感受音乐,有利于充分地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 舞蹈创编主要是指歌表演。歌表演是学生在熟悉曲调和理解歌词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加深理解、表现音乐。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让他们将自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尽情地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方式表现出来,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在《两只小象》的舞蹈创编中,他们的舞蹈严格讲也许算不上舞蹈,甚至有点像体操,也不一定符合哪个民族的舞蹈语言。但你看,有个小男生指着自己的鼻子,和着音乐的节拍点头,有的伸长手臂模仿小象甩鼻子、喷水,也有找好朋友一起握手跳的,还有慢走表现散步的。可以看出,学生感受到了小象可爱的形象,创作的“作品”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他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其实,哪怕是同一首歌曲,只要学生喜欢,只要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在表现形式上,也可以自由选择。唱歌、器乐演奏、舞蹈任选,亦可兼而选之。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将给他们一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益处。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敢于思考,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同时,多种感悟学习方式非常适合他们的心理,因此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了。在本学期中,很多小朋友见到我,总要问我什么时候再上音乐课,音乐课成了他们天天盼望的课。第二,学生的表现欲望及创造能力大大加强了。感悟学习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载歌载舞、敲敲打打、涂涂画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眼、耳、口等积极参与。在本学期的音乐课中,不管在座位上,还是单独在讲台前,学生都能结合体态来表现歌曲的意韵;不管是这首歌是否有要求,学生总是喜欢加上一些动作,进一步表现自己。在音乐公开课上,学生活跃的表现让听课的老师大加赞赏,这不能不说是感悟学习带给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