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PW5706681 于 2016-4-22 14:10 编辑
用爱心开启孩子的心灵 平阴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迪 周一上午的第一节课是班队活动。“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伴着铃声走进了教室。突然,我的视线被讲台前一支丢弃的半截铅笔吸引住了。“这又是哪个学生丢的呢?这几天我经常地对同学们强调要爱惜学习用品,不要乱丢学习用品,怎么还会这样呢?” 我按捺住内心的怒火。教室里静悄悄地,同学们仿佛已经明白了,老师阴沉着脸好像要向他们发火了。此刻我在犹豫着。面对这个现象,班主任的责任感告诉我,必须及时处理这件事;理性也在提醒我,不要发火,发火也将无济于事。突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今天这节班队会的主题内容是“关心班集体”,何不把这节班队课改为一次特殊的爱心教育活动,借机会教育学生要爱护学习用品呢。 于是,我冷静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献爱心活动”五个大字,然后把那支被丢弃的铅笔和以前我搜集的被同学们丢弃的各种铅笔、橡皮、练习本都放在了讲桌上。我指着这些被丢弃的学习用品,沉重地说道:“这些都是被同学们丢弃的学习用品。老师觉得这些学习用品非常的可怜,它们天天帮我们写字、做作业、纠正错误,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可我们作为它们的主人,却无情的把它们抛弃了,我们难道不觉得惭愧吗?”此时的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低下了头。我接着说:“这支铅笔是谁扔的?我也不想批评这位乱丢铅笔的同学了,只是希望这位同学和班里的所有同学都能以此为戒,好好的爱护铅笔、橡皮、练习本这些学习用品,不随便丢弃它们。你们看,现在它们都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整天在外流浪,它们多想回家啊!”我刚说完同学们的目光都转向了这些“孤儿”,都投来了同情的目光。我继续说:“哪位好心人能献出自己的爱心帮这些可怜的”孤儿”找个家?”小新说:““我来!”小超抢着说:“老师,我!”“我”……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一拥而上,把讲桌上的“孤儿”们抢了个精光。我望着同学们一张张充满了爱意的小脸,笑着说:“同学们,“孤儿”们现在到了你家,你可要好好照顾爱护它们呀!”“好!”学生们笑着大声回答。 …… 从此,班里乱丢铅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的现象没有了,一旦出现,丢了的学习用品,也会马上被好心的主人领回家。 有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学生相信并感动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最有说服力。学生丢了学习用品,不知道找,不知道领,这是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会采取讲道理的方法,向学生讲述铅笔、橡皮来之不易的制造过程,学生看似听得认真,而实际上这样的说教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未必能达到教育者所期待的目的。而现在创造童话般的情境,给予物体以生命,有效地利用了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激起了学生的共鸣,使之产生了保护它们的欲望,并付之于行动,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贵在创造。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利用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就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涂黑则黑,你涂白则白。”童心是善良的,只要教师用好的方法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们就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所以说,教育的艺术性是需要教育者用心去体会,用头脑去思考,用行动去改正的……而不仅仅是要求和制度。在我们的周围,还潜藏者许多书本上无法找到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利用,教育教学活动一定会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