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5:2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案例背景:

“单亲家庭”是指离异家庭、再婚家庭、贫困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智障的家庭和丧亲家庭。这类家庭的学生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单亲家庭”的子女从父母心中的希望变成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人。心理的落差,不健全的父母之爱,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家庭的变故,使本来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学生幼小的心灵会受到巨大的打击,这些孩子往往性情闭锁,不开朗,会本能地排斥与同学的交往。在思想上背着沉重的包袱,做事没有兴趣、学习上打不起精神,行为异常、性格孤僻、抑郁寡欢、忧心忡忡、总有一种自卑感、缺乏自信心。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氛围当中,使他们心理失去平衡,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着许多消极的因素。如不及时关注这些“特殊”学生,他们可能会越来越走向极端,以至会沾上社会不良习性,成为学校中的品行滞后学生。

张冬冬同学,就是我班单亲学生中的一个。妈妈在她两岁时就和她有残疾的父亲离婚南下去打工了,很少回来。家里有年迈的爷爷,生活缺乏自理。还有一个无业父亲,脾气暴躁,对她很少关心,不是骂她,就是打她,使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讨厌家人,从而讨厌同学,讨厌老师,就想办法捣乱,希望引起别人的重视。经过我的了解,她以前的老师还没有哪位能驾驭这匹“马”,名气一大,许多老师放弃对她的教育,任其自然,并且她在外地上学时被学校开除了学籍,后来被招到我们学校。经过我对她观察发现她身上也有好多闪光点,头脑机灵,擅长体育,喜欢文艺。

教育主题: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会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甚至自己周围所有人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单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较少,缺乏自信、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样的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引导,只有博大而细腻的师爱才能帮他们"拨开迷雾,重见天日"。作为班主任,这不仅仅要求我们要多关心学生,更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博大的胸怀、深邃的睿智去引领他们成长,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能够成为情智共长的新一代。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却能给我带来诸多启示。

教育过程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周围的人过分迁就他们,或者无人管教,常常表现得很任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性格怪僻离群。张冬冬同学刚来到我们班不多久,就有不少的学生告诉我,她不仅学习成绩非常糟糕,还常常偷拿同学的东西,和同学打架是经常的事。简直在学校里为所欲为,甚至有学生打趣地说:"老师,张冬冬一定会把你气惨的!"这不,没几天我就领教了她的“厉害”!早晨我正在教室内上自习,管理宿舍的楼长气呼呼地对我说:“张冬冬昨晚半夜三更还不睡觉,站在窗台边唱歌,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后来还用脚踹相邻男生宿舍的墙,影响别的同学都无法休息,真是不可救药!”接着,管理宿的楼长又说,她们全寝室同学的毛巾被张冬冬扔到了厕所里!她随便跑到别的宿舍不经别的同学的允许就拿别人的东西。我当时真是气从心头起,怒从胆边生。真想狠狠的批评她一顿,杀杀她的锐气。可当我看到她脸上那副“你能把我怎样”的神态时,我震惊了,我强迫自己不要冲动,从她的表情看来硬的她是不会服的。心想:如果我不冷静的话,教室马上会变成火药味十足的战场。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张冬冬,用平静的口气对同学们说:“以张冬冬同学的能力,她会知道怎么办的。我相信她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课后,我找了个机会很耐心地与她进行了一番谈话。

我和气地问她:“你为什么总是和同学们过不去呢?”

她神气地回答:“哼!谁让她们都不和我说话,总是躲着我?”

“想和同学交流就应该好好和同学说呀。老师相信,同学们是不会拒绝一个有礼貌同学的请求的。”

听了这话,她吞吞吐吐地说:“以前,我对她们说有事叫着我,她们总是叫我走远点,要不就一句话也不回答我,后来就干脆躲着我。”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和你说话吗?”

“不知道! ”

“那你为什么又把大家的毛巾扔到厕所里?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因为我的毛巾找不到了,她们不借给我用,还说我不讲卫生,我要让她们都没有毛巾用!这样她们就不会笑我了!”。

“毛巾是不能公用的,容易传染皮肤病!你没有毛巾用怎么不跟老师说呢!老师可以送你一条呀!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另外,在宿舍里要遵守纪律,这样才会受大家欢迎!”

她听了,奇怪地问我:“老师,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好呀?我以前的老师还有我爸爸从来就没有对我这样好过,特别是我爸对我根本就不象是亲生的一样。”

“因为我喜欢你呀!我听别人说你经常在家里帮爸爸做家务事,还照顾生病的爷爷,才十六、七岁就这么懂事,真了不起!”她听了,眼睛里有泪花在闪动。更让她感动的是,第二天我买来8条毛巾让她赔给寝室同学,取得大家的原谅,又号召同学们和她交朋友。渐渐地,她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不久,她去办公室找到我承认了以往的错误,并保证以后要好地学习,多和同学交流,争取在专业技术方面练就过硬的功夫。

学生对老师总是充满期待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亲情的残缺,使他们格外向往老师能给他们完整宽厚的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把他们当作学生,又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当作平等的朋友。多找机会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耐心和宽容。这些学生大多有较强的戒备心理,起初找他们谈话,他们往往不想敞开心扉,不愿意和你讲真话。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地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寻找靠近他们生活的话题,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所谈的话题可以逐渐扩展,内容也可随着不断深入。这样自然会出现许多走进他们心灵的契机,老师可适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这些学生矫正不良的心理状态,重新找回往日的快乐。
  在和单亲家庭学生谈心时,老师尽可能地进行个别交流,小心地呵护他们敏感的自尊心。尤其注意在公众场合更要做得自然得体,既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是一种怜悯,又不能让老师的关爱成为他们放纵自己的借口。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特别关心她。另外我还与她的的爸爸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改变以往的教育态度,并能多花精力培养孩子。后来,我又经多方打听和她的妈妈取得联系,述说了孩子的情况,让她的妈妈平时多给她打电话,安慰她,鼓励她,因为妈妈的爱是无法取代的。于是她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坚持每周至少给她打一次电话。渐渐地,不良习气在她身上慢慢消失了。

可是在学习上,她仍然一点儿也不努力,上课不专心听讲,也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上午第一节课就睡大觉。要使她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必须先卸下她思想上的沉重包袱,于是我又一次和她谈话。我对她说:“其实老师觉得你一点也不笨,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聪明。你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前程没有信心,仍然受以往的影响;十六、七的大姑娘了,你应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了,老师今天对你只提一个要求,努力学习,以后要自己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听了我的话,她眼睛都亮了,可一会儿,她又低下了头,担心地说:“要是我努力了,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怎么办呢?”

看着她那种天真而担忧的神情,我顺势而导,进一步鼓励她:“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学好的,老师也会帮助你的。” 张冬冬同学终于放心地笑了。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转换后进生的计划。我首先在班上赞扬了这个同学活泼、聪明,并表示我很赞赏她。这不仅让她有了自信,也让班上的同学每天辅导她完成作业,指导她熟练实训操作,让她的学习不掉队;对她每天的作业我都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她的进步,作业本上随处可见我给她的鼓励的话语。一段时间后,她的成绩和品行都有了进步,特别是品行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

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改变,也会时常出现反复现象。或者改了这样的错误,又犯那样的错误,或者进步非常缓慢。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必须详细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扬长避短的各项切实可行的计划,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珍惜每一点点进步。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降低起点,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教育结果

    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和耐心诚恳的感化下,张冬冬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她能独立完成作业,上课也比较专心了,有时还能积极发言,在实训中也比以往积极了,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她在大扫除时争着扫地,倒垃圾,在宿舍也文明多了。在学校运动会上她又创佳绩,夺得两个第一名,被全班一致推选为校级"进步显著学生"。我分明看到张冬冬同学脸上那兴奋的表情,犹如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绽放。她在作文中深情地写到:"范老师,谢谢你!你把我没得全的父爱给了我,我会把你对我的关爱当作学习的动力,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她的转变让我感到欣慰。我并不在意我的付出必须要有回报,相反我却认为这是一名教师所应该做到的。看到一名学生在自己的教育引导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内心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案例反思

教育要从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但学校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面对社会的舆论评价和种种诱惑,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学会了故作深沉,学会了将心事偷偷写进日记,学会了一个人默默承受。

实践证明,尊重和爱护,启发和诱导,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张冬冬类似的双差生,切不可动辄批评、指责,更不能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伤了她的自尊心,结果往往会适得相反。相反,我们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她那颗冷却了的心,去启迪她的灵魂,使她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其结果则会事半功倍。

这件事提醒我: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一定要把握好言语的尺度,不把矛盾激化。当美好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传递爱的信息时,心灵之桥便已畅通。我想到了那时再顽皮的学生也不会拒绝向老师敞开心扉。对一个长期出现反常行为的学生,切忌进行简单粗暴的压迫式教育,这样只能使学生的压力更大,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整个过程要求教师要耐心再耐心,细致再细致。用老师的爱唤起学生的良知并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注意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加强情感交流。在课外、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应多关心照顾后进生,让他们敢于接近老师,与老师成为平等的朋友,建立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真情去感化后进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6-5-12 17:29:29 |只看该作者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主任要以成长的观点,发展的理念来看学生和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样的学生,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6-5-13 15:51:36 |只看该作者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16-5-13 17:03:06 |只看该作者
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4-11-1 21:31 , Processed in 0.0163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