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能力 [复制链接]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22:07: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低年级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式学习注重把研究成功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为学生系统地提供自主探索,充分展现,合作交流——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与一般能力的全面发展。儿童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精神,好动、好表现、好创造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发挥其主体作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实践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做到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探究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诱发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卷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录下来。交流的时候,由于各小组汇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都没有摸到?这里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那就是急于想知道自己小组口袋里到底装了哪种颜色的球。正是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下面的探究活动才显得更具主动性和思考性。

二、独立探究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在交流第三种情况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全部放绿球,但是有两位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放很多绿球,放一个红球。这时,我马上按照那两位学生的想法在口袋里放了 14个绿球和1个红球,并让那两位学生亲自摸一摸。事实胜于雄辩,最终那两位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问题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通过实际操作,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要做到“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一定要在口袋里全部放上绿球。这种数学思想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通过亲身探究自己构建起来的,是他们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又如在教学71-48=?时,教师鼓励学生去探索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探索,说出了各种想法:如71-40=31,31-8=23或71-50=21,21+2=23 ,还有的说70-48=22,22+1=23等,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合作交流是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学生在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断打开自己的思路,反思自己的思路,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每个学生点点滴滴的思维火花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从而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气氛中。这种放松的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学生再创造的状态。例如:在分组进行“周末兴趣小组”活动时,让学生在分组探究、合作交流中,自己从情景图中了解有效的信息,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不仅使学生处在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同时也使得课堂教学的信息渠道拓宽了,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依靠集体的智慧,有更多发现的机会。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实践运用是探究学习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实践应用是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 ,进而将现实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了毫米,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你认为在你生活的周围,哪些物体要用毫米去量,那些物体要用分米、米、千米去量,请你实际量一量,并把结果列表记录下来。学习了统计,可以调查班上同学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调查后制成统计表,再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这样一些开放性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沙发
发表于 2016-9-10 19:59:02 |只看该作者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原则,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效果也事半功倍。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2-7 18:36:14 |只看该作者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6-12-7 18:56:1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16-12-7 20:10:26 |只看该作者
独立探究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6#
发表于 2016-12-7 21:20:27 |只看该作者
对教师而言,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学习。只要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只有善于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育人,更要育已;不会育已,便不会育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06:06 , Processed in 0.0202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