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走谁之过 案例: 赵某,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他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很有主见,属于那种早熟型的孩子。赵某从小比较懂事,父母较少操心他的学业,在邻居的眼中是听话的孩子,他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升入县城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水平。初二下半学期,成绩开始下滑,上课精力不集中,整天无精打采。一天晚上,公寓值班老师查夜发现赵某一夜未归,告知了班主任老师,并且上报了学校,班主任请来了家长,经过多方寻找,在学校附近的网吧找到了赵某。依据学校的制度规定,赵某被家长领回家反省一周。可是,两天之后,班主任老师接到家长电话,询问孩子是否在学校里,原来赵某被领回家之后,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一个月之后,从班里一个学生上网聊天的时候了解到,赵某流浪到L市,租了一间10平米的小屋,一个人靠打工维持着生活。 分析: 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迷恋于上网,以至于离家出走,耽误了学业?出走动机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同学关系紧张。这类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不合群不爱说话,不善于和同学沟通交流,处于被同学遗忘的角落,因此,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被同学朋友关注,寻求心里寄托。二是厌学。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高,上进心强。可是,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成绩跟不上,会影响到学习积极性。如果老师对学生流露出不满乃至轻视的态度,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上进心。三是厌家。家庭关系比较冷漠,夫妻失和,或者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易产生逆反心理,孩子生活在感情缺失的环境中,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快乐和温暖,就会向往外面的世界,寻找感情寄托和心理安慰。四是青春的躁动。中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青春期,具有一种反抗的倾向,对异性的兴趣以及繁重的学习压力等,也给身心造成极大负担。五是社会的诱惑。中学生充满幻想,好奇心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他们对社会现象不能正确把握。 鉴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扭转学生网瘾的关键,需要学校、家长、社会三管齐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和转变学生是我们首推的重大责任,更是班主任老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那么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该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呢? 1、善于发现问题。 班主任要学会细心观察,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当学生整天昏昏沉沉上课无精打采时,要及时向学生了解情况,判断学生是否上网成瘾,还可以从侧面询问班上同学,调查了解,只有先做出正确判断,才能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2、要有耐心。戒除网瘾是一项长期工作,班主任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生上网一旦成瘾,就很容易出现反复,教育一、两次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假如班主任没有耐心就会前功尽弃,而且,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网瘾学生并不配合班主任工作,甚至还会同教师争辩,或采取冷战态度。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或者可以明确告诉学生你不会放弃,或者可以采取“冷处理”。班主任对学生要时时留心,耐心教育。 3、集体力量的引导。上网成瘾的学生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不太理想,很少有成就感,在班级中往往比较孤独。班主任要多花时间,多想办法,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形成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让网瘾学生尽快融入各种活动中,并能从中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快乐。 4、家校联合。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详细了解网瘾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其成长经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多次教育仍不能发挥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疏通思想,共同采取措施。家长应帮助学生学会理财,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或者要求孩子对每一笔开销做都详细记录。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班主任老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写“心理说明书”,详细叙述上网的过程、心理特征及上网成瘾后的种种不良行为等,并自我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同时,还要写家人的期望、自己的理想、对将来的憧憬,等等。写“心理说明书”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重拾雄心,唤醒斗志。班主任根据学生写的“心理说明书”,要对其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成瘾的根源,耐心教育,悉心引导,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把其中写得感人的文字念给其他同学听,这样不仅可以让全体同学受教育,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渗透互联网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发挥网络在中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尽力避免其对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1、加强亲子沟通。要想改变与孩子紧张的关系,不妨也走到网上,走到孩子中间,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经常了解孩子的网上交友情况,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2、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你一旦决定上网,就应该努力增强自控能力,控制上网时间,每天有严格的学习生活计划,要有毅力,严格执行,养成习惯。 3、带着任务上网。把上网首先当作学习方式,每次上网之前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制作网页,或查找资料,或收发信件。 4、警惕网络危险。与孩子共同阅读邮件来信,预先删除含色情内容的垃圾邮件。安装可过滤检测并禁读性、色情、黄色等字词的软件,增强防范意识,在上网过程中随时提醒自己,自觉远离网上有害信息。 5、掌握网络安全规则。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在网上发布,最好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不要自己单独会见网友,如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答或反驳,而应该不予理睬。 6、坚决反对儿童青少年在网吧上网,因为网吧环境不好,也不安全。 此外,对社会来说,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影视剧、小说诗歌、报纸杂志中的言行,往往会左右他们的思想甚至世界观的形成。作为创作者、制作者,应该抱着对孩子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多从正面引导,不要过于渲染不健康的细节。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我们希望看到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会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