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心打造主题班会课 [复制链接]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1:0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精心打造主题班会课
平阴四中  张菊
主题班会指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专题或班上出现的问题组织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好的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的转化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开好主题班会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班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班主任要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班会活动方案、切实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对提高教育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平时,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班会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二、主题班会课不仅是个活动,也是一堂课
  “主题班会课”首先应该是“课”,然后才是“活动”,所以它具备所有“课”的特点,甚至因为它的“活动性”又超越着“课”的特点。既然是堂“课”,班主任在执行时就必须遵循课堂教学规范,有教案设计、学情掌握,有教学重点、难点,更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避免学生版的主题班会课
  很多班主任在进行主题班会课时,仅仅是个旁观者,从课开始到课结束,基本没有“主导”行为,最多以表情来显示对这堂课的满意或不满意,或以小行动来协助学生完成这堂课,主题班会课全然演绎成学生的课。虽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这种“全放手”,其实是种理念上的偏差,尤其是主题班会课,如果班主任不参与“课”的设计,在“课”上适时的进行总结、提炼,学生表演再精彩,这堂课再热闹,德育的功效也不能得以充分体现。
四、主题班会课没有听课者
  很多班主任都喜欢说“欢迎专家、领导来听我们主题班会课”之类的话,甚至把自己也静悄悄的放在一边当作听课者。德育是不需要听课的,德育只需要参与与行动,在参与中听、看、反思、指导、培养。 每一个进入这堂课的人,不管是谁,他只能是个积极的参与者,因为德育针对的不仅仅是学生,是所有生命体,只有在德育面向全体的时候,德育才最具感召力。“欢迎专家、领导也来参加我们的主题班会课”应该成为一种理念。
五、主题班会课需要准备,但不需要精心准备
  题班会课不同于其它的课,精心准备会破坏德育应有的现场感动、即时震撼,对德育而言,它越自然、越原生态,就越具有生命力。很多班主任为了上好主题班会课,不惜反复试教,课虽然进入了预设好的程序,但德育沦为了一场秀,学生的道德体验将大打折扣。
  但主题班会课不是不需要有所准备,班主任应该在“课”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主题的确定,形式的选择、氛围的营造、主持稿的揣摩、总结语的提炼等,都需要班主任的倾心参与,既不能全部甩手给学生,也不能一揽子全包,应充分运用班集体集体的智慧。
六、主题班会课不同于表演课
  一些班主任会把主题班会课的成败归结于学生有没有文艺细胞、文艺能力,这又是一个理念上的偏差。尽管班集体中优秀的节目支持人、优秀的表演能力会给主题班会课增色不少,但我们不能以学生表演的成败来衡量主题教育是否到位、德育实效是否明显。
  学生表演是作为主题教育的有力支撑,才出现在主题班会课上的,它重在通过学生的表演来强化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它需要学生真情的流露来张扬学生的德育需求,“主题”才是这堂课的根本,表演仅仅是个形式和辅助。
七、主题班会课‘主题’要明确
  这是个大问题,主题班会课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于有没有明确“主题”,并通过有效手段加以表达,以在班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内心与行动的道德体验。很多主题班会课都偏离了这个方向,要么“主题”太大,要么“主题”太散,一堂课中使学生的道德情感无法聚焦在某个点上,形成冲撞、共鸣,德育的无所适从,也就造成它的实效性大大减弱了。
  要使“主题”明确,班主任必须要学会写“话题作文”,在话题之下,选中一个点,然后精心组织材料和内容,聚和所有的力量加以渲染、突破,这样才显班主任的智慧,才更符合学生德育成长的历程。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成功的主题班会课,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会上一堂优秀的主题班会课。“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领域,真正落实对它的研究与行动,德育才能彰显美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Jspxedu.cn.   

GMT+8, 2025-2-24 13:14 , Processed in 0.02322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