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丁榕老师的报告,我又回到教育的出发点,想想自己的教育初心——那是思考后决定当老师才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虽然每天繁杂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小学生的特点决定,我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复性的特点,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示出巨大效果,但仔细想想,我也还期待着第二天上班。那就是说,我从心里是热爱这份工作的。光有热爱是不够了,丁榕老师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即使不是专业对口,即使什么都不懂,但只要肯用功,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关键是,你的收获能使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受益,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啊。这么重要的职业,怎能不用心去对待呢?听了丁榕老师的报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了自己的工作,也是受益匪浅。 一、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不能丢 在师范学习时,我很喜欢学心理学,因为它能说明一切行为的心理机制,真是让我觉得太神奇!工作之后,由于教育对象是小学生,感觉小孩子太简单,尤其是低年级,心理团体活动也做不了(因为孩子对指令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不够,预期效果不好),所有自己喜欢的心理学扔掉了。听了丁老师的报告,我才发觉心理学对整个教育过程的巨大作用,她认真研读,把每个年龄段的特点都整理出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出每个月的工作设计,切中重点的教育活动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起到巨大作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也生成了自我教育能力,具有反思、内省能力的人才是一个趋向成熟的个体。丁老师的成功不是凭空得到的,看着她的一份份手写材料,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觉得汗颜,自己没有付出努力,认真学习和琢磨,怎么能收获事业的成功呢? 二、积累经验材料就是积累财富 教师这个行业不仅需要学习新知识,也需要积累经验,知识与经验相结合,会帮助老师更好地工作。经验是时间的简单累积吗?当然不是,丁老师告诉我们,经验应该是用心、用科学的方法,把自己经历的每件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效果都记录下来,然后综合分析和总结。当我看到丁老师保存孩子的贺卡,孩子的小纸条,孩子的检讨书或情书,等孩子长大了,再把这珍贵的童年经历还给孩子,丁老师是多么用心爱学生的人啊!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得到孩子的爱戴和喜欢呢,这样的老师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孩子们,真是大善之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柔软些,更温情些,更有智慧。 三、坚持学习,利用好科研这把利器 丁老师说,她很忙,很多的整理、学习都是在火车上和飞机上完成的。这真是学习上的钉子精神,作为老师,我们整天教育孩子要学习,要阅读,我们自己坚持了吗?即使是教小学生,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啊。之前的我自以为肚子里的墨水足够教小学生了,但现在想想,自己对教育对象的特点研究不明,对教材内容还很陌生,没有大量教育辅助材料的积累,怎能挑选出最优秀的内容教给孩子呢?所以,每天阅读一小时,应该不算难,贵在坚持。学习的积累是基础,要看透事物的本质,还需要科学研究这把利器,剖开事物表面,看透事物的规律。丁老师就是这样能静下心来研究的人,所以她总结了“接新班的十忌与十要”等有用的规律。为了自己的工作,我欠缺的正是这种静下心来的研究精神,这点自己要弥补上去。 丁老师的报告启发了我,我将重新整理,在新学期勤奋向前!
|